《发往前线的家书》揽两项图书大奖
◆获评奎虚图书奖◆入选全国农家书屋推荐目录
□记者李丽李亚平报道
本报济南讯4月23日是第26个世界读书日,记者从山东省图书馆了解到,大众日报联合山东文艺出版社共同策划推出的《发往前线的家书》,已获评奎虚图书奖。
奎虚图书奖是山东省图书馆年创设的,省内十六家公共图书馆共同参与,针对山东出版,着力打造山东特色的鲁版优质图书阅读品牌。第四届奎虚图书奖评选自年1月启动以来,共汇集省内出版社-年度出版图书余种,最终评出包括《发往前线的家书》在内的优秀奖图书10种,另外有30种图书获评推荐奖。
记者了解到,今年“世界读书日”期间,山东省图书馆将在报告厅和二楼奎虚厅开展第四届奎虚图书奖获奖作品展览。5月8日,还将举办第四届奎虚图书奖颁奖仪式暨首场获奖作品“悦”读分享会,通过作者现场讲座、互动,讲述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为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此前,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通知,面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局印发《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以下简称《推荐目录》)。该目录涵盖*经类、科技类、文化类、医卫生活类、少儿类及其他类等共计种图书。《发往前线的家书》是文化类推荐图书之一。
国家新闻出版署要求刚性执行国家标准,落实农家书屋服务标准,确保每年每个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图书不少于60种、开展阅读活动不少于4次。在农家书屋配备的出版物中,《推荐目录》列入的品种和数量比例不得低于70%,本省(区、市)出版物比例不得超过30%。
《发往前线的家书》由大众日报联合山东文艺出版社共同策划推出,该书依托大众日报年2月发起的“发往前线的家书”融媒公益项目,精选了篇山东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和亲友的家书通信,全书包括序言、纸短情长主题歌、山东援助湖北医疗队全名单、精选家书、大众日报记者前线报道以及后记等,书中插图既有家书作者提供的原始图片,也有本报记者在抗“疫”前线的新闻图片,图文并茂再现一段段感人瞬间。
《发往前线的家书》以精心的创意、精良的设计和精美的制作一上市就受到广泛好评。该书入选中国文学好书榜10月榜单,并被山东省图书馆永久馆藏。“发往前线的家书”融媒公益项目还荣获*河杯山东文创大赛融媒体产品类金奖,入围全国*媒全媒体战“疫”优秀案例、中央网信办*的群众路线优秀案例、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
3月22日起,国内最大的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APP正式上线《发往前线的家书》有声书。网友在喜马拉雅APP搜索“发往前线的家书”即可免费收听专业录制的《发往前线的家书》有声书,面向全国网友免费开放资源。
大众日报客户端邀您“上开屏”
◆打卡红色地标,讲述*史故事◆创新表达共祝建*百年
□记者李亚平吴永功报道
本报济南讯打卡红色地标,点亮齐鲁之光,共贺建*百年。即日起,大众日报客户端开启征集,邀请全省广大干部群众、青少年打卡齐鲁大地红色地标,结合*史学习热潮,讲述齐鲁大地上的红色故事,以打卡的形式,让红色地标与您一起成为大众日报客户端的“第一眼”,共同打造*端开屏最美瞬间。
齐鲁大地是一片沐浴着红色文化的革命热土,从蒙山沂水到胶东半岛,从巍巍泰山到*河之滨,广袤的山东大地上,到处都是齐鲁儿女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身影。为庆祝建*百年,更好地展示齐鲁大地红色历史,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历史、挖掘历史的主动性、自觉性,大众日报启动特别策划,整合大众日报客户端开屏“第一眼”的宝贵资源,推出“打卡红色地标点亮齐鲁之光·我要上开屏”作品征集展示活动。
“开屏”是在大众日报客户端启动时展示的全屏化形象推介形式,这种展示方式出现在客户端刚刚开启的前3秒钟,此时用户的注意力非常集中,特别适合重要产品的品牌宣传,大大提高曝光效率。因位置优越、整屏显示,被业内视为最金贵的“第一眼”。截至目前,大众日报客户端下载量已超过万,登上开屏海报,就意味着拥有巨大流量的视觉化展示。
为创新表达,深入推进*媒融合,大众日报守正创新,专门开辟“开屏”这一独一无二的资源,邀请全省用户共同参与,以开屏海报的形式,共同点亮齐鲁大地红色地标,讲述百年红色故事,以最新潮的方式,献礼建*百年。
活动面向全省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师生及社会各界展开,欢迎大家踊跃参与。
作品要求为高清图片,2M以上,竖屏拍摄,打卡拍照形象须契合红色地标的历史氛围,端庄大方。推介感言需言简意赅,*史故事需保证权威出处。提交作品时,请务必注明参与者信息及联系方式。参与者应保证其作品不侵犯第三人著作权、肖像权及名誉权等任何权利,一切法律责任均由参与者本人承担。
参与者请将图片作品及文本发送至活动专用邮箱dzrbk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