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松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干货收藏初中生如何精准快速提升语文阅读 [复制链接]

1#
中科技术让白癜风患者早绽笑容 https://news.39.net/bjzkhbzy/180423/6185499.html

文/魔斯妈妈育儿实录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现在家长们的态度有点两极分化。一部分家长认为,多读课外书,大量阅读就能提高阅读能力。这也是目前社会和学校普遍倡导的语文学习方式。但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语文学习是有套路的。校外阅读太浪费时间了。更高效的做法是,让校外辅导机构给孩子捋一套阅读理解答题思路,就能够对付应试要求,快速提分。

到底哪一种方式更好呢?我将用两篇文章来聊聊初中生该如何提高阅读能力。

立足高考,看初中培养阅读能力的发力点

说到学生提升阅读能力,逻辑肯定是和成年人不同的。毕竟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我们培养能力的同时,一定要兼顾应试的需求。那我们首先来看看高考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是怎样的?

1、高考语文导向:会阅读的孩子一定会更有优势

我的高中语文老师,一位有着30多年教龄的特级教师。他谈起现在高考语文和我们当年的差异时说,现在的导向就是要让会阅读的孩子更有优势。

想想这个道理也很容易理解。高考满分分,作文占60分,现代文阅读35分左右,两项跟阅读能力息息相关的考题占到了95分。

阅读有多重要,不言自明。

2、语文高考,15%的学生做不完题

曾经有媒体说,语文高考就是要让15%的学生做不完题。个中内容主要就是想表达,高考试卷的阅读量很大。

之前有人统计过,一份高考语文试卷的卷面文字量要达到字左右。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说,2个半小时的时间,要精读字,古文占到一半,还要做出答题,还要写一篇作文。

可想而知,高考对阅读的要求不仅是理解力,还有阅读速度。

3、强化集训没用,高考题都是反套路的

听过一个专家讲座谈语文学习。大概的意思是说,语文光靠辅导班不行。没有哪个语文学霸,是光靠课堂上学出来的。

语文教、考分离很多年了。一线的老师侧重教,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但高考的出题人是那些研究语文学习的人。他们追求的是如何能让考题准确、科学地检测出考生的文学修养,甄别出哪个学生有更加强悍的文本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所以,你会发现高考出题,都是反套路的。

基于以上几点,大家不难看出初中提高阅读能力,要从精读、泛读、写作这几个维度全面加强。这一篇文章,我们先来说说泛读。想更贴近应试,了解精读方法的,可以耐心等等我的文章。

如何培养泛读能力?

上面我们提到,高考语文不仅是考阅读理解能力,还考核阅读的速度。阅读速度靠什么训练,要靠课外泛读。

科学研究指出,人类的思维速度至少能达到字/分钟,但一般人说话的语速却只有字/分钟左右。所以,孩子仅靠在学校学习语文课的方式去练习阅读能力是非常低效的。因为不论是老师上课,还是学生自己朗读,都跟不上思维的速度。

一、提高阅读速度的3个有效方法

阅读速度是可以训练的。有一组数据:一般人的阅读速度是-字/分钟,职业读书人的阅读速度大概是字/分钟,顶尖的阅读牛人速度可以达到0字/分钟。这个阅读速度是在保证不丢掉书中主要信息的前提下测算的。

那么如何训练呢?

1、段落成像,跳跃式阅读

很多孩子阅读,之所以读不快,是因为喜欢逐字阅读,有的甚至还会读出声音来。这种阅读方式,看起来很认真,实际上会因为过分纠结于细节而影响了对整本书的理解。一本书从头读到尾,常常分不清主次。

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整块阅读。也就是说,阅读一段话,尽量减少眼睛跳跃的次数。这就像是照相机成像,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在脑中成像,而是一段话一段话成像。

有人对阅读高手做研究发现,真正的阅读高手读书时都不是循规蹈矩的,而是眼球上下左右乱跳着获取信息的。读到后面,如果感觉思维跟不上、逻辑说不通,就把目光再拉到前面搜索一下有效信息。只要能让自己的思维通畅就继续读下去。

2、借助笔记和思维导图,快速抓取信息

人类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一般只有3-7个组块。所以一本书读到最后,能够收获3-7个主要信息点就很不错了。我们不要因为错过什么内容而遗憾,这种遗憾心理会大大降低我们的阅读效率。

事实上,每一本书的作者都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在书中反复强调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

关于快速提炼信息,有一些常用的方法。比如画思维导图,理清楚文章人物关系,章节脉络。如果觉得画思维导图有压力,那更简单的办法就是,拿出一张白纸,一支笔。看书的时候把关键字和关键信息记下来。如果内容实在有点多,可以简略些,辅助记下页码。这个方法是职业听书稿撰写人普遍采用的方法。用这个方法快速阅读,通常1天之内就可以看完一本10万字的书,然后形成听书稿。

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记录的关键信息不需要太多。一本书的随笔记录,一张A4纸足矣。经常训练这样的阅读方式,对孩子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也非常有帮助。

3、限时训练,1小时1本书

一个小时看一本书?这会不会有点囫囵吞枣?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跟大家分享一个研究结论。研究表明:花1个小时看1本书看2次和花2个小时看1本书看1次,用时虽然一样,但是前者的阅读效果会明显好于后者。前者从书中获得的信息量更大。

为什么会这样呢?可能有些孩子不能理解。但是如果您像上面提到的,坚持训练孩子快速提炼信息的能力,就能感受到这两种阅读方式在效率上的差异。

所以,如果您想训练孩子的阅读速度,不妨给孩子创造一个独立、简单的空间,不受干扰的时间段(约1小时),来一场沉浸式阅读。

我常常会跟儿子说,能够一次读完的书,就尽量不要做两次读。当然,如果实在看不完一整本书,也可以变通一下。阅读之前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设立一个小目标:1小时,我大概能读多少页?

一定要有量化思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进步。

关于限时阅读、极速阅读的训练,更多的方法,父母也可以参考郑伊廷在《打造超人大脑》中的分享。

二、1小时泛读能力训练的参考模式

泛读,看起来不精准对标应试,但很多方法也和精读的要求,包括阅读能力的提升息息相关。

关于泛读,爱好阅读的人各有各的方式,不少教大家阅读的书中也会提到很多方法。因为我认识不少听书稿创作者,所以这里我通过总结他们的阅读经验,给大家梳理一套我在用的1小时阅读方案。

第一步,10分钟梳理作品概况

拿到一本书,我们先不着急从第一页开始读。首先来看这本书的书名、作者简介,目录,前言、书背后的荐书语。这些信息可不是细枝末节,它在帮助我们高度概括一本书。

让我们用最短的时间了解到这本书讲的是什么,什么时代背景,什么故事情节,什么作品风格。如果孩子仍旧了解不深刻,可以再通过百度去多了解一些信息。现在有一些课程是专门点评名家作品的,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参考。

第二步,40分钟带着问题阅读

大家有没有留意到,我们做英文阅读理解时,老师会教我们一种方法:先读题,带着问题到文中寻找答案。这种阅读方式是不是会让我们更有目标感?效率更高?

中文阅读也是一样。我们用10分钟梳理作品概况的同时,就会对文章想表达的思想感情、隐含的寓意产生疑问。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阅读,就会有一个思考主线。阅读的时候也不会只看文章表面写了什么,把认知停留在简单的故事情节上,而是会有意识地去思考作者想表达的深层意思是什么。

这就很好地达到了阅读理解力的训练。

第三步,10分钟梳理与复述阅读心得

一段阅读完成,孩子可以通过笔记中的关键字再把阅读内容梳理一遍,加强记忆。也可以向父母复述读书心得,从而锻炼自己的概括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我们都知道,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将学到的东西讲给别人听。研究表明,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留存率可以达到90%。

关于概括总结能力有多重要,我在文章谈精读的时候会着重提。

三、中学生泛读书目参考

现在的大语文,讲的是文史哲兼修。在我看来,这很像中国古代的精英教育模式。

为什么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语文?我的解读是,国家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筛选出价值观符合国家导向,具备一定文学修养、道德情操的人。未来中国的发展肯定是要靠有道德情操、有知识文化的人来引领。作为国之栋梁,首先要在步入大学门槛的时候,接受大语文体系的筛选标准。到了大学之后,再去发展各个专业上的特长。

针对这一逻辑,我且将一位高人推荐的书单分享给大家:

1、“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类似于像新课标必备72篇这种学校老师要求背诵、理解的文章必须完全吃透。

2、“审美鉴赏与创造”方面:孙绍振《经典小说解读》、《审美阅读》,朱光潜先生《谈美书简》。《审美阅读》和《谈美书简》是教育部向中学生推荐的唯二的两本文学评鉴书目。

3、“历史”类书籍:林汉达《上下五千年》、黄仁宇《中国大历史》、钱穆相关作品,可根据阅读能力逐次进阶。

4、“哲学”类书籍:《道德经》、《大学》、《论语》、《苏菲的世界》、《理想国》,必读。

当然,如果觉得以上书目太多,看不过来。也有一种简单的方式,买一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的《文史哲通识读本》,全面梳理语文学习脉络,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我是魔斯妈妈,进过,当过金领。是老板,也是育儿界的积极践行者。我用码字记录自己和孩子的成长历程。原创不易,喜欢我的文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