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松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学语文考试文言文题失分多,分析题型支妙 [复制链接]

1#

在小学高段就开始接触文言文,考试的时候,也考一些简短的文言文,由于阅读的习惯和理解能力,导致小学生考文言文大量失分,有可能全军覆没。作为小学生,文言文的阅读有什么方法,答题有什么技巧。首先以部编教材六年级第14课的文言文两则中的《两小儿辩日》,来说一说怎样阅读文言文。然后用具体的考题来说一说文言文的答题技巧。

阅读这一篇文言文,怎样才能读懂呢?有五招。

招数一:识字为先,读通为本。如这一篇中的“曰”读yuē,“知”通“智”是智慧的意思,古今义大不相同。笔者举一个例子:“妻子”,现代通常理解为“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古文指的是“妻子和孩子”的意思。我们杜甫中诗中“却看妻子愁何在”就不会理解错。所以平时要多归纳整理,勤查工具书,在识字的基础上熟读全文,边朗读,边体会,边记忆,直至读通读懂。

招数二:常见虚词的用法一定要了解。如本文中3个“也”和“乎”怎么理解。像这样的词都是虚词,在文言文中,经常会碰到“之”“乎”“者”“也”“矣”等词,这些词很少能单独表达具体的意思,却在文言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有的在句首表达某种语气,有的在句中代替某个实词的意思,有的在结构上起到一定的作用。理解这些虚词,必须联系上下文,才能准确的翻译这些虚词的意思。

还有三招:注意倒装句和省略句的句式和多了解古代社会文化生活常识;读的时候画好节奏。

用以上五招,基本上可以读懂文言文,在读懂的基础上答题,才能去做题,否则就会做错,文言文答题有什么的技巧呢?下面就来看一看考卷的试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文言文的答题技巧。

从这道题,可以看出,考察文言文三个方面的知识:

文言文考题一:解释文言词语。本题考察的方式是解释下列加点词。从所有的试卷和试题来看,还有两种考题方式:文言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或相同)的一项是。基本上也就是这三种。文言文考的词语基本上是实词和虚词。

A.实词:主要集中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B虚词:主要集中在“之”“其”“而”“以”“于”等几个词,这类在文言文中考的非常少。

答这类题的妙招有俩:A.联系上下文法: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意,然后探究词语所在句子的上下文语境,进而明确句意,由此推测加点词含义B.迁移法:根据日常课内积累的词语的用法及含义,直接解释词语即可。

文言文考题二:句子翻译。

上面的试题是用自己的话写出短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那么答这类题的办法和妙招是什么?妙招有三:

招数一:翻译文言文,做到信、达、雅,忠于原文。

招数二:翻译时,从重点词语入手,准确的翻译出重点词,要字字落实,力求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招数三:弄清句式特点,翻译出的句子尽量符合原文语言风格,文从字顺。

再告诉大家翻译文言文时“五字诀”的原则:“增、删、调、留、换”。

增:即增加句子省略的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

删:即去掉多余或无义的虚词,如句首句尾语气词、句中表顺接的连词、起凑足音节作用的助词等。

调:即调整特殊语序,把句子中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

留:即保留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年号、官职名等。

换:即调换损及整个句子“雅”的冲突内容。

文言文考题三:理解把握整篇内容。

上面的考题是:试用一句话评价文中的“北人”,这一类题是评价人物,除了本考题类型以外还有:这篇文章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xxx的具体做法是什么?这类题型怎么做了?答这类题型有三招:

招数一:认真审题,找主干,抓关键,弄明白题干到底问的是什么?

招数二:通观全文,了解每段大致内容,然后整体考虑。

招数三:筛选、提取,整合文段有效信息,选准切入点理解归纳。

以上是笔者总结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答题技巧,方法虽好,但是还是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础上,才能根据方法去做,去实践,在考试中不失分,不丢分。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若侵权联系小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