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松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浪网绍兴名师会客厅之绍兴名师吴淼峰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患者能否服用复方斑蝥酊 http://pf.39.net/bdfyy/bdfjc/190325/6991710.html

吴淼峰简介:


  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浙江省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浙派名师培养对象,浙江省首批教育技术培训讲师团成员,浙江省读书教育活动优秀指导老师,全国小学名师发展联盟成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绍兴文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绍兴名师。华东六省一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比武特等奖、浙江省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武一等奖、浙江省教改之星金奖;《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等封面人物;学术论文获全国、省、市一等奖。出版专著《追求更高效的阅读教学》;编写或参与编写8本书,赴全国各地上公开课、作专题讲座多场等。


  年10月25日上午,绍兴名师吴淼峰受邀作客新浪网绍兴名师会客厅。畅聊25年教师生涯,分享教学感悟思想。从怀揣理想的追梦者到浙派导师的引领者;从农村师范生到市级名优校长;从公开课比武青年教师到出版学术论著权威编写者,天道酬勤让行业看到了他的努力,热爱工作成就了顽强的职业生命力。

对话绍兴名师吴淼峰01.

Q:是什么样的契机与选择,让您成为一名教师?

A:小学六年级一次班队活动课,谈起长大后的理想,当时我的回答是当一名老师。其实起初对当老师没有明确概念,初中报考师范前,学校教导主任考虑到我个人素质(尤其是音乐素质)相对较好,就推荐了我。而父母呢,考虑到我读师范毕业之后工作包分配,户口也能农转非,觉得挺好的。就这样,我以公费师范生的名义进入了师范院校,并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走上了教师岗位。

02.

Q:您初登讲台时是语数包班,也教过品德课;最后走的最远的却是语文,可以和我们讲述一下最终为什么选择语文吗?A:我们那个年代师范生还比较少,因此学校里就会多承担一些。一开始确实是语数包班,我的第一次公开课还是数学汇报课,两次代表学校参加区级选拔赛都是思想品德课,但最终却成为了语文特级教师。至于为什么坚持最远的是语文,首先我从小比较喜欢阅读,经常到街上去借阅,读了大量的连环画、小说等作品,这让我对文学产生了喜爱,我的文科也一直比较好;其次包班的经历,让我有了“文”“理”的教学经历,相比较数学等学科的理性,我更喜欢文学作品的细腻与温热,时常会被课文或者课文的背景所感动。我想感性的人,更喜欢感性的课。再者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总感觉老师的语言素养非常重要,好的言语表达有助于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学生。03.

Q:您从事教育这个领域已经多久了,其中令您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

A:我是香港回归那年进入学校工作,迄今已近25年了。二十多年来,我经历过至少十个单位的任职,包括农村完小、农村中心校、城区完小、城区教育集团、九年一贯制学校、民工子弟学校、教育局、教研室等类型。虽说“人挪活”,但对每个单位的适应,其实都是对自己很大的挑战,不光是专业素养,还有心理素质。履历冗长,经历自然就丰富。印象最深的是7年,我第二次参加省优质课选拔赛,执教梁晓声的《慈母情深》。课堂出奇的顺利,直至提前了好几分钟下课。在选拔机制里,这无疑是不可原谅的,结果可想而知。当时最大的感觉,可能这就是我专业发展的天花板了。连续两次获得省优质课的参赛资格,这已经是老天的恩赐,谁还会苛求第三次?随着年岁的增长,如果金字塔成长结构的往上空间不能打开,所能获得的机会只会不断减少。那一刻,我切身体会到了年岁和时机的重要性,感受到了成长的空间危机。好在,因为喜欢语文,没有选择躺平;因为享受语文,一直坚持耕耘。所谓“天道酬勤”,年我有幸站在了浙江省优质课的舞台上。从4年市级一等奖到年省级一等奖,7年的时间很好地诠释了“喜欢所从事的工作”对一个人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很好地诠释了专业成长“Z”字型的基本规律,很好地诠释了“唯有坚持和努力”才是打破专业发展天花板的核心力量。当然要特别感谢教研员莫国夫老师的培养,感谢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的许多前辈。04.Q:您可以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目前名师工作室的情况吗?您作为工作室的领衔人,觉得挑战在哪里?

A:迄今为止已成立过三个工作室。年成立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年成立特级教师工作室、绍兴市级名师工作室。迄今仍在运转的是后两个工作室,共有25名学员。工作室坚持每月一主题、月月有活动,坚持课题来引领、课堂来研讨,坚持理念来引领,视野来赋能。通过认真的工作、有序的安排,为年轻老师更好地发展提供平台和通道。工作室也多次走出越城开展跨地区研究,与其他特级工作室开展联合研讨,在交流与碰撞中实现思想交汇、智慧分享。


  作为工作室领衔人,挑战是时常会有的。首先是如何平衡好学员群体发展与个体成长。学员有学段差异,这对导师的全学段指导力提出了挑战;有学力结构差异,这意味着要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优势;有学习愿景差异,有些学员跟着导师主要是想多学一点,有些可能更看重这个平台,这就意味着要强化学员学情认知和诊断,适度兼顾整体与个人发展。
  其次因为所带的是学科工作室,那么从学科角度而言,导师对学科理念的理解和学科发展的动态把握就至关重要。今年国家发布了新的课程方案和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理念和要求,对我们原来的教学理念产生了很大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导师如果缺少提前学习、缺乏深度研究,就会影响对学员的指导。导师不应该只是单纯的活动组织者,更应该是学科领域的引领者:理念的引领,在新课标的背景下,用新的理念去刷新学员的认知;技术的引领,将新的课程理念在真实的课堂中落地,需要实操性的策略和方法;素养的引领,以自身的学术涵养和学科底蕴,帮助学员们应对学科建设的改革浪潮。05.Q: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需要具备很多技能和素质要求,在您看来最重要的是什么?A:一个老师如果要成长为名师,在我看来最重要的首先是对专业发展的热爱。只有热爱,才会不断去思考如何把这件事情做好,把语文教好,并从中享受到乐趣。我一直告诫学员,每一个老师都要看到两个通道:自己的成长通道和学生的发展通道,我们不但要成就自己,更要发展学生,不要让你的天花板高度阻碍了学生更大可能的发展。而拉高自己的天花板,唯有热爱,对这份职业保有一种热爱,保有好奇心,这非常重要。其次是坚持,在教学生涯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当校长的时候,大家不愿意接手的班级,我来;现在到农村学校任教,每一节都是公开课,一晃又是两年;未来,还会遇到各种未知的情况。但无论怎样,你要坚持自己的育人理念,坚定对立德树人的理解,没有哪一个学生应该被放任;坚守自己的教学理念,坚定素养育人的思考,没有哪一节课应该被应付。不管工作环境还是生源结构,不管地域差异还是条件状况,学生的发展应该成为我们坚守的底线,应该成为我们立命的逻辑。当你这样思考的时候,或许很多的困难就会被冲淡,很多的无奈就会被消弭,便能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姿态,去直面未来的发展。


  至于技能,在我看来只要你想学,其实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我想强调的是,一个老师最终能够影响孩子的,首先不是技术,而是让孩子切身地感受到你对教育教学是热爱的,对孩子是发自内心欣赏的,如此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我自身来讲,我觉得最大的幸福,可以概括为两句通俗的话:我很高兴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我很高兴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且能够把它做好。

06.Q:从事教师这份工作到如今,您觉得您实现人生价值了吗?

A:关键看你拿什么作为衡量的标尺。在我看来,荣誉是你努力到一定程度就可能会拥有的东西,属于锦上添花的部分,不应该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主要标尺。作为一名教师,我感到最荣光的是,这么多年的教学,我收获了孩子们的认可与喜爱。这么几年的带教,我收到了学员们的肯定与支持。


  我对课堂的要求很高,我追求40分钟的教学效益。尤其是走上领导岗位之后,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加强课外辅导等工作,唯有向课堂要质量。孩子们自然会感受到压力,但关键是他们又很喜欢吴老师上的课。听得懂,理解得了,适时还有一点幽默,最重要的是作业不多,学业质量却蛮高。因此毕业之后,每每教师节来探望谈起,他们都津津乐道。一个老师最重要的人生价值,是让曾经的付出产生复利效应,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扎下健康、向上、感恩的萌芽。同样,带工作室也是如此,看到每一个年轻教师的成长,看到骨干教师的勇敢破圈,我想都是我的人生底色多了一道风景。07.Q:从普通教师到特级教师的这些年,您应该有很多心得和体会。对于年轻教师们,您有什么建议可以给到他们?

A:我在省内外不少地方给新老师作培训,核心观点只有一个,就是不管你是因为什么原因进入到这个行业,进来之后都要让自己变得纯粹一点,要从内心深处接纳你所从事的工作,进而真正喜爱这份工作。


  教育有它的特殊性,我们不但要洞察自己的心灵波动,更要体察我们的服务对象——学生。教育不能够成为教师职业爱好的试验田,每一个孩子的生命都应该被尊重、被重视。年轻教师可以任性,但不能任意而为。雅斯贝尔斯说“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唯有高尚而又纯洁的灵魂,才能唤醒纯粹而又灵动的生命。所以年轻老师们,不妨让自己纯粹一点,纯粹地爱自己的工作、爱学生、爱学科,纯粹地去感受学科建设的过程和由此带来的成长乐趣,这样你就会成长得更好,发展得更快。

08.

Q:对于语文学习,您有什么方法可以跟同学们分享?A: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可见语文在生活当中的应用非常广。无论是写文章阐述观点,还是张口表达想法,亦或者只是随意闲谈,都跟一个人的言语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对同学们的影响不可谓不深。都说“得语文者得天下”,我想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然要学好语文不容易,大量的高品质的阅读是基础。要把阅读当作一种正常的生活方式,如呼吸空气一般;要把阅读当作生活的一种仪式,将时间定格为“阅读时光”;要把书籍当作形影不离的伙伴,随时开展阅读。都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史”,我想精神的富裕和丰盈,是一个人能够沉浸学习的重要内生力量。其次要多表达,不仅仅是书面的写作,也包括口头表达的锻炼。无论是正规场合,还是生活场景,清晰、准确而有条理的表达,本身就是一种素养,要知道“只有说才会想”,表达,是在塑造人的思维图景;要知道“说得好和做得好同样重要”,一个人只会做不会说,很难建立起价值观的共鸣;一个人只会说不会做,则往往是空想主义。当然,写一手好字,也是学好语文非常重要的基础。

09.

Q:除了工作和专业外,您还有其它爱好吗?

A:一个人需要有工作,更需要有生活,而爱好在其中至关重要。就我个人来说,爱好还是不少的,我是上一届市足球协会委员,现在还时不时地会跟球友们一起活动活动,尽管技术不精湛,但运动本身就是健康生活的一部分。我还是区羽毛球协会常务副会长,也参加过相关的比赛。只是随着年岁的增长,需要调整自己的运动频次和强度了。
  作为普师专业出身的师范生,在小学段所有的学科教学中,我只有美术没有正式教过,我想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我的兴趣爱好之广泛。我一直认为,老师多元化的健康的兴趣爱好,对于教育教学而言,是一种福音。学生能够看到或者感受到老师的“无所不能”,其内心对老师的认同感就会增加,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对于生活而言,丰富积极的兴趣爱好,会让自己的生活更趋健康!10.

Q:您觉得教师发展中心这个平台,主要为教师,为教学方面提供哪些资源?

A:我们中心一共有四个职能,分别是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教师培训、教育技术。四位一体的职能架构,为赋能区域内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科发展等提供了综合便利。我们是业务部门,发展和提升全区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我们的应有担当。我们的教研员队伍总体都比较敬业,专业领域的学科建设、学术引领、学养发展都比较重视,这从近几年我们所取得的成绩中就可见一斑。我们是服务部门,为全区教师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科研提质等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区属学校学科发展和教师培养提供视导服务,为不同层级的教师发展提供切实的课程服务。我们是研究部门,我们要加强学习,要追求自身的学术发展和学科研究,以自身的学术高度、精深的学科研究,去推动区域的发展效度。我想,每一个人都发展了,整个区域才能整体提升,才能真正为“首位立区、幸福越城”赋能。

编辑:董赢、屠蔡唯嘉

审核:叶关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