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红楼梦》像迷宫,是说不尽的!那么,问题来了,普通读者该如何阅读《红楼梦》?
作为普通读者,面对艰深的《红楼梦》,往往会望而却步。摆在面前的是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坚持把书看完,二是在看完的基础上有所收获?首先我们要摆在心态:毕竟没有人能够读一遍就彻底搞清楚《红楼梦》,更不用和终身致力于研究《红楼梦》的专家相比。
普通人读书,重在志趣相投,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如坚持“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原则,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先来分享下我个人的阅读经验:今年上半年,我又重读了一遍《红楼梦》,主要是利用睡前时间和其它零碎时间看完的,大概花了三、四个月时间。所以说,时间都是挤出来的,积少成多,每天抽一段时间来读想读的书,再厚的书也有读完的一天!而我第一次读《红楼梦》是在中学,那时只看到林黛玉爱哭,贾宝玉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小孩。因人物关系复杂,在这一次的阅读中,也没能完全理清人物关系,我对很多人物的理解依然停留在表面。所以,我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红迷”。但是秉承着“好读书不求甚解”的理念,去阅读感受古典文学之美,依然让我收获颇丰。
今天,我除了带大家了解《红楼梦》的文学史地位,重在分享我个人的阅读体会。我将带大家从4个切入点(说书人视角、诗词、人物、情节)走进《红楼梦》,感受它的独特魅力。如果通过本次分享,能为您阅读《红楼梦》带来一丝丝启发,我也将感到开心,倍感荣幸!
一、《红楼梦》的文学史地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红楼梦》的文学史地位。问大家一个问题,《红楼梦》算古典文学的顶峰?相信大家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因为在古典文学中,确实找不出比它更伟大的作品,因为它见证了特殊历史,意义非凡!
《红楼梦》是以“树倒猢狲散”为总架构进行创作的。以大家族的败落影射皇室的衰微,反映的是封建王朝晚期特殊的历史风貌《红楼梦》也因此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绝唱,无法复制,难以超越。
二、视角篇
什么是视角?简单来说,就是小说选择的叙事方式!《红楼梦》是曹雪芹借助说书人视角,来回顾一场华丽旧梦。
曹雪芹并没有承认过自己就是宝玉,在对《红楼梦》众多故事原型的分析中,有人认为是皇室爱情、有人认为是大臣明珠家家事、但更多人同意《红楼梦》是依据曹雪芹祖上的“前尘往事”进行的艺术创作。不管曹雪芹自己过往经历中有着多少宝玉的影子,可以肯定的是,宝玉及其红楼梦众女子的原型来源于曹雪芹所见所闻,这是毫无争议的!
三、诗词篇
从诗词的角度,也可以破解《红楼梦》,它承载着中国作为诗歌国度的极致浪漫。《红楼梦》中的诗词主要分为三类:一类诗词是作者借第三人称视角,用于表达兴亡之叹和总结人物命运,如《好了歌》揭示了一切皆空的时代感慨。在宝玉随仙姑神游太虚幻境的时,通过金陵十二钗的“判词”揭示了人物命运。第二类则是借各种应酬活动进行的文学创作,作品中各个人物在应酬活动中常会吟诗作赋。如众人为大观园的每一处景致命名时,引经据典,吟诗讨论;大观园中诗社的兴起源于贾元春,元春省亲时,出题让众姐妹同题作诗,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诗歌才华高出众人之上。而之后结海棠诗社作诗也成为了常态,年轻姐妹和宝玉都积极参与其中。
还有一类数量比较少,人物在某个具体场景中自发写诗抒怀,如林黛玉在葬花过程中,不禁有感而发,吟唱出《葬花词》。
四、人物篇诗词之外,从人物出发,也是破解《红楼梦》的一把钥匙!《红楼梦》的人物塑造手法高超,每个人都是主人公!在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人之外,对凤姐的刻画也非常生动!
哪怕是次要的人物,曹雪芹也都尽可能用心取了名字,交代了来历家世。
在宝玉房中,每个丫头都有名有姓。比如袭人、晴雯等。特别是取“花香袭人”之意的袭人,袭人的秉性脾气是在和宝玉奶妈李麽麽的拌嘴赌气中全面呈现的,把仆人之间的相互倾轧描写得活灵活现。五、情节篇
通过典型故事情节也可以感受《红楼梦》的精彩。元春归省这个故事情节,是以乐景写哀景的典范。哭戏似乎贯穿了整个省亲过程,与大观园的富丽堂皇和张灯结彩形成鲜明对比。行程满当,令人窒息。场面越宏大壮观,越能衬托人物内心的无奈和酸楚,所以说,元春归省是命运悲剧的一次集中展示。
最后总结一下:我个人阅读红楼梦最大的感受是:在一座无法超越的文学高峰面前,才真正能意识到自己的渺小。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进入《红楼梦》,比如选择从今天我分享的说书人视角、诗词、人物、情节等任何一方面进入都可以。甚至,你可以将诗词都放弃,只看单纯的故事情节也可以。随着知识的积累和阅历的增长,你会不由自主去深挖,《红楼梦》是个迷宫,有意思的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