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公益抗白 http://www.ykhongye.com/m/在关于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总目标的阐述中,我注意到这样一条变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年版)写的是——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年版)写的是——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
我个人认为,后者把“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这几个字提前,是在提醒大家要比以往更加注重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都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
1.认读
认读是展示一个个字母或字词的外形和读音,让孩子直接记住它们,要求是认识会读,有时候也会要求会写。在进行拼音字母教学、生字教学时,多会用到。
2.拼读
拼读是认识字母的“样子”,知道字母的发音,然后结合字母间的组合,拼读成一个新读音,例如汉语拼音拼读、英语音标拼读等。
3.指读
指读就是一边用手指着字,一边读出字的音。原则是手指指到哪个字,眼睛就要注意到哪个字,并且读出来,眼、手、口、脑综合运用,完成字形、字音的结合。
指读可以帮助孩子识字,培养孩子注意力,适用于孩子的初识字阶段,但不可一直依赖,否则会影响他以后的阅读速度和阅读体验。
4.朗读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本念出来,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在我们的课堂上,最常见的就是集体朗读、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5.默读
默读就是不出声地读书。由于默读不出声,省去了发音动作,人的视觉接受文字符号后,直接发送给了大脑,效率更高。
我们说:“大家自己默读一遍全文”时,或者学生考试审题的时候,进行的都是默读。
6.精读
精读指深入细致地研读。逐章逐节、逐字逐句,认真读,反复读,细读多思,反复琢磨,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课堂上教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围绕“精读”开展的。
7.略读
略读的“略”,不是“省略”的“略”,而是“粗略”的“略”。本来我以为,略读就是粗略的读,略知文章的大意即可。后来,在学习了儿童阅读师资能力认证课程后,我才知道不是这么回事。
甘肃省特级教师、亲近母语总课题组核心成员徐世赟老师曾讲过:“粗略地读”不是浅尝辄止,也需要细嚼慢咽,仔细品味,而老师也需要向学生提供深层次的略读指导,尤其是实践主题阅读课程的时候。
8.通读
通读即从头到尾通览一遍,意在对文章做鸟瞰式感知,了解全貌,得到总体的印象。
9.猜读
猜读,又名揣读法,是根据前后文的意思,去猜测那些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或难懂的句子,大概是什么意思,从而理解全文。
10.跳读
跳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有取有舍,跳跃前进,有意识地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句段或者不那么精彩的章节,只抓住关键性材料的速读方法。
11.扫读
扫读是一种面式阅读法,它要求一眼要看几整行文字,抓住所读文章的系统和脉络,寻求所需的内容。我国古人说的“一目十行”,指的就是这种阅读法。
我们从书本中要寻找我们需要的东西时,多会用到这种方法。
12.范读
范读就是示范朗读。阅读之前,教师的范读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学握生字词的读音,读通句子,增强语感。阅读后的范读,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巩固和整理,深化文章的思想感情。阅读中的范读,多是重点段落或特殊句子的范读,引导学生体会句子中的情感。
13.听读
听读就是一边听,一边看,可以训练听力,矫正读音,培养语感。比如,老师在做范读的时候,学生需要做好的就是听读。
14.跟读
跟读就是跟着别人读,模仿别人的发音和语调。
15.回读
这里的回读指的是回读文本。在对文章做了分析之后,引导学生回读文本,可以加深他们的理解。做阅读理解时,读完题,学生也会回读文本,寻找答案。
16.写读
写读是读书与摘录、批注、笔记等结合起来的阅读方式,一方面要求认真阅读,一方面要求认真思考,既能强化记忆、训练思维,还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
......
当然,阅读方法不止这些,还有很多。
不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最经常用到就是以上十六种阅读方法。一堂课上,会有多种阅读方法出现。
而且,不同的文体,阅读方法也是有区别的。比如,诗词不适合跳读,小说却可以跳读;不是所有文章都需要精读,有的作品略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