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松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四种小学生古诗词拓展阅读方法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www.t52mall.com/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小学生(1-6年级)背诵的优秀古诗词(文)有75首。虽然这75首并不是都要求孩子们必须背诵,但是可以通过一些阅读方法来进行拓展阅读。

一、从诗歌的修辞手法来拓展阅读古诗

例:小学语文课二年级上册第7单元要学习两首古诗词,其中一首是《夜宿山寺》。

《夜宿山寺》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诗在写法上的特点就是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来表达对寺庙的高超建筑技艺由衷地赞叹。

在古代,由于建造技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所以能够造出百尺之高的建筑物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了。而且在古代还有一个特点,一个城市里最高的建筑往往都是寺庙,而不像我们现在,最高的建筑都是写字楼。

李白是怎样用夸张的修辞来写《夜宿山寺》这首古诗的呢?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这句诗的大概意思是:站在高达百尺的楼上,伸手就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

小朋友们可以借助课文的配图来想象这个画面,听起来是不是非常的夸张啊?所以,这句话就是采用的夸张修辞。

“危”字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险峻”。

其实有很多古诗都爱用“高百尺”“深千尺”这样的夸张修辞来描写事物、景物,表达作者的某种感情。小朋友们就可以根据类似的修辞手法来拓展阅读、背诵一些古诗。比如: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秋浦歌(十五)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二、从作者、表达意境和题目关键字来拓展阅读

例:小学语文课三年级第六单元学习了三首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

《望天门山》是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的是乘舟顺长江而下,经过天门山时的所见所感。

同学们在读《望天门山》的时候是不是就会想到李白的另外一首诗呢?那首诗里也写的是长江的景色,而且也有“两岸”这个词。

没错!就是李白的另外一首诗《朝发白帝城》

朝发白帝城

[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天门山》中的“天门”是指安徽省当涂县西南长江两岸的山。《朝发白帝城》里的“白帝”是指重庆市奉节县境内的白帝城。所以天门山是在白帝城的下游。

例:三年级上册六单元的第二首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作品。

《饮湖上初晴后雨》也是一首七言绝句,描写的是杭州西湖美丽的湖光山色。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在这首诗里,苏轼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指的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这句诗的大意是: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苏轼在创作《饮湖上初晴后雨》时一共写了两首,教材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二首。所以《饮湖上初晴后雨》是组诗。同学们可以根据课文中学到的这首诗,拓展阅读另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一)

[宋]苏轼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例:三上六单元的第三首古诗是《望洞庭》。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从景物的形状和色彩两个角度,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形状描写:潭面无风镜未磨。——风平浪静的洞庭湖就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铜镜一样。

古代没有现在的玻璃镜子,都是用金属铜,通过打磨来作为镜子使用。《木兰辞》里“对镜贴花黄”的“镜”也是指的铜镜。

色彩描写:白银盘里一青螺。——(远远望着洞庭湖的青山绿水),就好似白色的银盘里装着一个青色的田螺。

这首诗是由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刘禹锡不仅创作诗词很厉害,有很多流传至今的诗作,而且还是一位写文章的好手。

他的诗除了这首《望洞庭》,还有一首也脍炙人口:《乌衣巷》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而他最为经典的文章莫过于《陋室铭》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边读边想象,从古诗的细节描写中感受意境,拓展阅读

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围绕“体会文章准确生动地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地观察。”这一阅读训练目标,安排了三首古诗:《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

例:我们以《暮江吟》为例来讲如何拓展阅读。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是一首七言绝句。白居易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和谐、宁静的意境。我们来欣赏一下: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如血的夕阳即将落幕,在天际边慢慢沉入江中。半幅江水依然翠绿,半幅江水却已被染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在九月初三这让人欢喜的夜,月光皎洁,形似弯弓,连露水都被照耀得如同珍珠,光彩夺目。

白居易写这首诗时,刚辞去在朝廷中的官职,主动申请到外地任职。远离了勾心斗角的朝廷,心情格外轻松,所以这首诗的意境就非常的轻松惬意。

用细节描写来展现意境,抒发情感是古代很多诗人惯用的创作手法。

《暮江吟》描写了美丽的夜月江景,展现的是一派轻松惬意的意境。而另外还有一首描写夜月江景的诗大家也耳熟能详,细节描写也非常的细腻动人,但展现的意境却与《暮江吟》相反,凄凄艾艾,愁绪万千。

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传世之作,《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四、根据教材单元人文主题来拓展阅读古诗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在这个主题之下,本单元的三首古诗《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作者通过诗文,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心。但每首诗在感情表达上又各有侧重。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这首《示儿》表达的是在自己的垂暮之年还没能看到国土被收复,既悲愤失落又心有不甘,怀有希望的心情。

同样的感情在陆游的另外一首诗里也表现得淋漓尽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为什么两首诗一个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另一个是“南望王师又一年”呢?

“王师”指的是南宋的朝廷军队。陆游出身在北宋末年,逝世于南宋时期,经历了国破人亡时的兵荒马乱,所以一心都想宋朝能恢复统治。这两首诗都是陆游晚年所作,那个时候他是在南宋统治的疆界以内。之所以一个是“北定”,一个是“南望”,是因为《示儿》是站在他自己的角度写心情,《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站在被占领的中原土地上人民的角度写心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