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北京八中,一堂特殊的语文课正在热烈地进行中。“怎样写人写事可以让人感动?”“通讯报道的事情都是真实的吗?”“《五月的北京》与时政关系较远,这类稿子是重点稿件吗?”……高二(5)班和高二(11)班的同学们向线上参加课堂活动的新华社记者、编辑抛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这些问题是这群十六七岁的中学生在认真阅读《新华通讯社90年90篇精品选》后的发问。这本书,是语文老师田姝向他们推荐阅读的。田姝是北京八中语文高级教师,也是北京市级骨干教师。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了这本新华社为建社90周年而出版的《新华通讯社90年90篇精品选》,书中一篇篇精彩的文章、一幅幅历史的画面、一个个背后的故事让她深受震撼。出于语文老师的职业敏感,田姝发现,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一个单元中有三篇均出自这本书——《别了,“不列颠尼亚”》《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钟华论: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中国抗疫记》,“这不正是一本绝佳的写作‘素材库’,也是一次教育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