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松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方法不知道如何为小学生选书来看这一篇 [复制链接]

1#
图片来自网络

作为过来人我很清楚小学阶段孩子阅读的重要性。

学习上,且不说语文重要性的趋势愈加显现,数学和历史、道法这些中考新贵也对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有了高一档次的要求。

思想上,阅读可以增加一个人的阅历和经验,帮助孩子更好地在这个时代成长。

阅读内容的选择也非常重要。[赞R]我推荐的书,除非是像历史、地理、科学、财商类侧重于理解和辅助的工具效用的书籍,对于小说和散文类的书我会更侧重以下几点考量:

1、可读性,或者说合孩子的阅读胃口。

很多书无论内容还是思想虽然很好,但内容对于小学阶段孩子来说无法产生共鸣,这是受他们自身理解能力和社会阅历所限。读自己没有兴趣的书则味同嚼蜡,勉强啃完也只是蜻蜓点水,不留痕迹。

2、文字优美质朴,不追求词藻堆砌。

可以自行阅读的孩子或多或少是有一定词汇量,但这不等同于可以熟练运用,也就是没有很好的输出方法。所以硬啃一本有太多“生词”的大部头不如找一本全都能看懂的书,反复精读,学学作者是怎么把它们巧妙组合,成就一篇美文。

3、三观正,正能量满满。

给儿子看的每本书我都会先看一遍,至少这个阶段我是希望他能多吸收一些乐观积极的心态,当然不是说不能读“黑暗”和“苦难”,毕竟不同年代的作者的作品会烙上时代的印记,这就是一个关于“度”的选择问题,比如小学生读鲁迅当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开始,不可能上来就读《狂人日记》。

4、多读名家作品,尤其针对散文类。

不要认为低年级不能读大师,试着读也是可以的,汪曾祺、季羡林、梁实秋的部分散文就很合适小学生读,散文无需从头阅读,挑着读,喜欢哪篇读哪篇,实在读不下去就放着以后读,经典永不没落。

其实书本身没有好坏,只有合不合适,读书的好处潜移默化,抛弃“功利心”,不忘初心,静待花开。希望对父母们选书有所启示。

最后推荐两套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散文:

《季羡林给孩子的成长书》

《四季读不停》

#轻知计划#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