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建萍(攀登阅读研究院)
随着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快乐读书吧”的出现,课外阅读以“推荐阅读”以及“可以读更多”的形式从过去单个教师随性、随喜的阅读活动逐渐演变成一种学科教师常规的教育教学形态。在国家级、区域、学校的赛课、展示课活动中,在相关的出版、论文发表中越来越不缺少“整本书阅读”的影子。
一线教师从思想层面上意识到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愿身体力行做儿童阅读路上专业的引领者,这可谓是当下儿童成长路上的幸事。阅读力即学习力,拥有强大阅读力的孩子,无论是视野的开阔、心性的强韧、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还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较之不善阅读的孩子更佳。鼓励并有效推动孩子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应是当下这个时代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当肩负的重任。但“想要”做好与“能够”做好阅读指导并不是一回事,这里面特别强调教师群体专业化的研究与学习过程。美国塔夫兹大学儿童发展心理学部系教授,阅读与语言研究中心主任玛丽安娜·沃尔夫多年从事阅读如何影响思维的研究,在其著作《普鲁斯特与乌贼》一书,她以“阅读者的五大进阶”将阅读者分为:萌芽级、初级、解码级、流畅级、专家级等五个级别。在她看来,我们大部分的阅读者(即,成人阅读者)都仅仅处于解码级阅读者阶段,要实现阅读者的进阶,其中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阅读指导。
比之单篇阅读文本教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既无统一的教学大纲,又无标准化的教学参考,且因为书册体式、容量、结构的复杂,表达的多样让一线教师又爱又恨。爱的,自然是因为这么庞杂的阅读素材为教学内容提供了大量可选择的机会;恨的,恰好也是因为内容的选择多,导致教学很容易过深或是过浅,过碎或过于趋向理性研究而无法真正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提升儿童的阅读能力。笔者观摩过不少中小学一线的整本书阅读课例,拟从课程建构、文本解读、教学模式、教学结构等四个方面谈谈常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问题一:教学时机随意,单元统整少痕迹
王荣生教授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曾经指出,“学校众多的公开课、观摩课实际上都是一种‘变态’的课——放在学期前,教师这样上;放在学期中,教师这样上,放在学期后,教师依然这样上”“缺乏课程意识,这是众多公开课、观摩课的重大问题”。整本书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形态,在学校的常规教学中很难得到“课程化”的实施,这里面的因素当然众多,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大多数学校的课表中是缺少“阅读课”的,相关行政更不会去检查或督促教师们开展系统的整本书阅读课程研究与常规教学实施。
从大课程观来看,我们需研究小学六年、中学甚至延展到高中三年的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实施纲要;从学段来看,需要对标语文课程标准,寻找到不同学段对阅读能力的具体要求;从学年来看,需要研究每个年级“快乐读书吧”书册的推荐书目并与之相关的教学要求。此处,我们仅仅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期的“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为例,简要分析课程实施中单元统整意识的构建——即,什么时候读什么书?课内的哪些知识点与阅读能力是可以迁移到课外阅读中的?
二上的“快乐读书吧”以“小童话”为主题给孩子们推荐了《小鲤鱼跳龙门》《歪脑袋木头桩》《孤独的小螃蟹》《一只想飞的猫》《小狗的小房子》等五本书,每本书都有2-3则童话故事。这五本书出现在同一个语文园地的推荐书目中,难道要教师要一股脑儿地将五本书推荐给孩子读完?结合二年级教材的教学内容、知识点与能力点,学生的阅读时间与进程安排,我们需要实现整本书推荐与大单元统整的意识,体现课程建设中的序列化与结构化。
问题二:文本解读过难,只见理念无儿童;
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与单篇阅读教学实际上异曲同工,都需要做深入、细致而专业的文本解读。就整本书文本解读来说,常见的毛病无外乎有“解读过难”“解读过偏”“解读过浅”三类问题,为什么不提“解读错误”——这是因为一旦一线教师有时间和机会研究整本书教学,他们大多会借助知网、知乎等这类知识网站提供的信息,做大量相关文本解读案例学习。我们虽然不能概而论之说这类网站上出现文本“解读错误”的可能性为零,但出现错误基本上是小概率事件。因“文本解读”本是个大话题,此处笔者只建立在通过大量文献查阅上做出的“文本解读过难”的问题提出一点应对策略,以供方家斧正。
以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古典名著为例,从教材单篇文本的学习到推荐学生课后阅读《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古典名著,这样大部头的名著,就算是仅仅研读其中一本,我们能够查找到的名家解读就不会下数百篇之巨。教材中推荐阅读《西游记》,那么对于《西游记》一书的文本解读,我们能够看到的主流解读路径大致有哪些呢?
1.《西游记》是一部现实讽喻小说,作者借妖魔鬼怪来讽喻社会现实。
2.《西游记》是一部写人如何实现其社会化进程的书籍,孙悟空从体制外的反叛到最后成为体制内的既得利益者和拥护者,展现了体制的强大;
3.《西游记》体现了我国道学、佛学的一些基本思想;
4.《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与中国传统的神魔小说《搜神记》等系出同门;
……
以上种种文本解读,相关专家、学者各执一端又各占其理,教者该如何做出适合与五年级孩子认知发展的文本解读?儿童喜欢《西游记》,很大程度上喜欢的就是那个神通广大、拥有七十二变的孙悟空形象,喜欢孙悟空一路斩妖除魔展现的英雄气概;五年级“快乐读书吧”推荐孩子们阅读《西游记》;进入中学后的第一年,《西游记》同样出现在名著阅读中。因此在文本解读中,我们建议老师们要广泛学习,但在最后选择教学目标和教学点的时候,又需要深入浅出,站在儿童的阅读兴趣与认知发展上做出适合五年级孩子的文本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