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松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阅读阅美观点与金句引发共鸣,用故事体 [复制链接]

1#

《阅读·阅美》是江苏卫视诚意打造的大型文化情感特色节目,以“美文推荐+美文朗读+人物访谈”三位一体模式,试图发掘沉淀在生活之中的那些动情的文字。“如果我们停止阅读,人类的天性也会发生变化。不再有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不再那么善解人意,不再自我反省,不再有创造性的思维。”

关于阅读,英国《卫报》曾如此评论。阅读是人类传承文明的重要方式。当下,“倡导全民阅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档让观众“越读越美”的节目,通过“阅”和“读”的过程,见证了文字和情感之“美”,让无声的文本营造出让人沉浸其中的共鸣氛围,从而引发更多思考与感悟。在网络化、碎片化阅读盛行的当下,树立网络时代的审美标杆,正是《阅读阅美》想传递给观众的终极意义。

《阅读·阅美》从浩如烟海的网络热文中大浪淘沙,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所细选出来的篇篇美文,既有阳春白雪的唯美,又不乏人间烟火的感动。追看节目的观众,会发现自己总是情难自已,总是动不动就红了眼圈,总有一股暖流在心底流淌。看一档文化节目为何如此动情?答案其实很简单——当一篇文质兼美的作品,有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加持,自然会有心潮澎湃的感动和热泪盈眶的冲动。

听李诚儒念肺移植女孩吴玥写给“放牛小弟”的《带你去看更好的世界》,会被女孩内心世界的点滴变化所牵动;听沈丹萍读《花甲背包客》,年过六旬的老夫妻携手闯世界的场景似乎就在眼前,那是心里一直向往的“诗和远方”;听张丰毅读《长安陌上无穷树》,他喊出的那句“唯有垂杨管别离”,是无法言说的离愁别绪;听许亚军读《两个母亲的眼泪》,深深感受到那种穿越国界与硝烟的真挚情感……每一篇美文都是作者的心声,而放声去阅读,便将这种心声传达到了每一位观众的心里。

不难看出,以“阅读”为题眼的《阅读阅美》将重点放在了“阅”和“读”上。“阅”是查阅,是翻阅,是检阅,意在深挖文本背后的内涵;“读”则是发之于声的诵读与吟哦,或高亢或低沉的声线里,蕴藏着直抵人心的情绪魅力;通过“阅”和“读”的过程,最终见证文字和情感之“美”,让无声的文本营造出让人沉浸其中的共鸣氛围。

因此,为了让声音和文字擦出火花,节目组在挑选推荐人方面更在意专业功底和人生阅历,张丰毅、许亚军、沈丹萍、李诚儒、侯勇等都是实力演技派,他们对台词的把握、台风的掌控毋庸置疑;偏中年的年龄层次也使得他们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厚的生活沉淀。作为语言的艺术,阅读具有感人的魅力。实力派推荐人用声音诠释文字之美,赋予美文别样的魅力,“朗朗”之声不但让文字变活,更让美于有声处。

《阅读·阅美》精心挑选的美文大多出自普通老百姓,他们的笔触或许朴实无华,却充满了真实生活中的烟火气息。有的涌动着爱情里的真挚美好,比如《油烟情书》、《每一对白发夫妻都是生死之交》;有的闪烁着人性的善良与温暖,比如《带你去看更好的世界》、《我的捐献日记》;有的潜入历史深邃去激荡血肉的永恒,比如《两块布条》、《两个母亲的眼泪》。那么,如何把美好的生活、感动的事迹、生命的奇迹传播开来?《阅读·阅美》给出的答案是——讲好故事。每一期节目呈现三篇美文,并且深度追访文章原作者或者故事主人公,在舞台上实现文字、人物、故事的充分释放。

当岳红带着女性关怀朗诵完《无悔乡医路》,乡村医生马丽现场讲述她因为意外失去了做母亲的机会,还错过了父亲生前的最后一刻时,每一位聆听故事的人都难掩泪泉喷涌;当杜宁林读完感情质朴、意味深远的作品《录取通知书后,父母只剩背影,故乡只剩夏冬》,无论是千里之外的游子还是即将远行的年轻人,都陷入沉思;当叶蓓推荐了一篇初二女孩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愿你》,那忧伤而明媚的青春寄语也触动了很多人的心弦。

不仅阅读美文,更要阅读美文背后的故事。是故事,让文字的情感更加迸发;是故事,用最充沛的情感触发泪点。以故事来传递情感、感化人心的《阅读·阅美》才会定义为“文化情感特色节目”,因为阅读能够带来的是情感与文化的双重体验。通过声音对文字之美的诠释、故事对文字之情的体现、思想对文字之意的引导,《阅读·阅美》让观众亲近文字、品读文字、感悟文字,这便是阅读的意义所在。

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