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松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点亮心灯向阳而生郑东新区龙岗小学教师读 [复制链接]

1#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离不开书的滋养。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有效地教书,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更好的育人,正所谓“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学校开展“教师每月读一本书”活动,让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老师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做书香良师,育书香龙娃,用书香涵养智慧,用书韵滋润心灵,每一位教师都做阅读的实践者,争做书香校园的领跑者。

细节决定成败观念成就未来

读《高手教师》有感王甜丽

一个纯粹的教育者,会保持一份教育情怀,保有一颗童心,与孩子做同路人。从《高手教师》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魏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的纯粹,以及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难能可贵的品质值得不断学习,教育工匠精神应该大力弘扬。下面,我就感触最深的两点来谈谈自己的感受,一个是观念,一个是细节。

魏老师在《高手教师》第一辑中提出,重要的是观念。什么是观念?观念是指导人行为方式的思想与理念。好的观念才会滋养好的做法和行动,才能成就美好的未来,而好的观念的形成基于挣脱刻板观念的桎梏。对此,魏老师提出两种解决办法,一是回到真实世界,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与审辩。比如现实世界中的新课改、“双减”,我们需要聚焦问题本身,进行具体分析。二是回到理念世界的经典研读。在分析问题本身后,试着通过研读经典,使自己抽离真实世界的凌乱和世俗,去勇敢地追寻真理,升级思维。

魏老师在《高手教师》第五辑中提出,成长在教育细节中。“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把学生当成自己的老师,通过改变自身去不断影响学生。”这便是教育细节的体现,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管好学生的前提是用心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关爱学生不仅是一种教育力量,更是一种教育手段。“排名应该成为学生的参照,如果一个孩子在学校读书,是全年级的最后一名,他也能挺着胸脯从学校毕业,且在以后的岁月中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一个有自己一技之长或用武之地的人,这就是学校教育的成就。”如此,将细节体现在教育学生的每个环节中,使学生受到更好的教育。

于漪先生在《教育魅力》一书中说,“魅力是以个人的文化修养为底蕴的,魅力的形成是个长期的过程”。教育魅力在教育观念和教育细节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教育观念和教育细节见证着教育魅力的形成。教育观念如星星之火,教育细节如点点星光,一个可以成燎原之势,一个可以熠熠生辉。这便是一个纯粹的教育者的希冀,这更是教育工匠精神的彰显。

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会内化本书中作者的教育思想,结合所遇到的具体情况,指导自己在工作中更加深入、全面地思考,更加妥善地解决问题。同时,我也会不断坚持学习,将细节和观念意识融入教育实践中,争取离“高手教师”近一点,再近一点。

漫步美好时光

读《致教师》有感王娟

很喜欢董卿的一句话: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我始终相信读过的书不会白读,它会在未来的某一个场合帮我表现得更出色。读书,给人以思考的空间。

作家冯骥才这样描述:“空气穿过针孔时,比穿过山谷更有快感。”其实,穿过针孔的艰辛与穿越山谷的豪迈,感受各有不同。联想到,教育教学中,岂不相通吗?每每遇到调皮的孩子惹事,处理起来也着实不易,却让我在教学管理中认识了自己,明白了要因材施教,对于此类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产生情感的共鸣。

在阅读本书中,我也了解到教师职业大致有四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其中最基础的境界,就是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

那么,如何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简单来说,就是陶行知先生说的那八个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个老师,用心去写每一次教案,用心去教每一堂课,用心去布置每一道题目。概括来说,教学上,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生活中,用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