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松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9高考语文全国卷三作文审题立意你们 [复制链接]

1#

全国卷三的作文原题是这样的:

今年的全国卷三,是一道漫画材料作文题。

一、分析漫画和要求

我们先看题干,题干要求“阅读漫画”、“根据要求”来写文章,也就是漫画是约束学生写作范围的材料,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起点和原点,而下面的要求是约束学生写作的限定条件。这二者都要仔细分析。

1.漫画漫画给我们的信息,有几个要素“毕业前最后一节课”、“老师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学生在认真复习、书桌上一厚摞书。

2.要求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分析材料作文,要记住一句话,那就是“任何材料作文都是戴着镣铐跳舞”,当然,漫画材料作文也不例外。我们先看看作文的限制条件,“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就是要求考生必须从上面的漫画材料里生发出自己的观点,任何抛开材料的自由抒发都是不符合材料作文内在要求的作文。而如何让自己的作文既保证接受材料的限制,还可以让自己的思维驰骋起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抓住材料的核心。这道漫画材料的人物有两类,一类是学生,一类是老师,谁是核心呢?当然是老师了。因为是他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同时也是引起教师与学生、读者共鸣的话,就是“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

二、立意角度

以教育话题作为高考题,是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也很容易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一)写作立意的角度

1.教师角度社会呼唤有温度的教师;

知识传播者,人生摆渡人。

2.学生角度在款款深情下扬鞭远行;

铭记师恩,勿负韶华。

3.教师和学生结合的角度师恩难忘,师爱情长;师生情,一生相伴;师生情,前行的动力;爱心,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款款爱心助力学生成长;真情相伴,助你我成长。

(二)立意升华的层次从这个漫画材料来看,考生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立意,比如从教师的角度、学生的角度或二者结合的角度等。但从漫画中的要素来看,哪个角度是最佳角度呢?笔者认为不管你采取哪一个角度切入,都必须综合材料的各个要素去分析成文,都必须挖掘漫画背后的寓意。

1.内容游离的文章由漫画的教师语言抽象出爱心,转而谈爱心;由漫画学生的学习是对教师付出的报答,转而写感恩,都是游离的文章。要谈爱心也是教师的爱心,而不是泛泛的爱心;要谈感恩也是学生对教师的感恩,而不是泛泛的感恩。如果要是想谈大话题爱心与感恩,就得由材料充分地分析生发,转而引申到社会,放大到社会,这样水到渠成,才是好的作品。2.停留在浅层次很多学生审题之后会感觉,这是一道材料题,写作又不敢游离漫画太远,所以写作中有一种保守的心态,即只要是不游离材料就不会跑题,这样就会得到一个基本的分数。但是,有很多作文维持在基本分的同学都是在这种心态下受到影响的。正确的做法是,材料的分析和生发阶段各司其职,做好内在的衔接,就不会跑题了。

3.深层次立意

作文的深层次立意不是无根之木,它的形成依然是在大多数学生都能分析出来的原点,也就是一些基本立意上生发出来的。

所以,深层次不必求异求新,只需要考生在其他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加深一层思维就可以了。

比如一般学生想起“教师的深情”,你则想到“有温度的教师”,从而想到“社会需要有温度的教师”,再深一步则想到“社会需要有温度的教育”等。

比如一般学生想到“师生情”,只停留在对情感的感受与感知,而没有后来的影响,如果你想到“带着老师的恩情前行”就是前进了一步,如果加上“人生思索”这是更进一步,如“铭记师恩,勿负韶华”等。这是在有意地结合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达到两个思考角度的有机结合,而且有一种对未来对人生的思索,这样不但基于材料,而且也能达到思维开阔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