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松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网文产业你在10元包月看小说,他却拿着千 [复制链接]

1#
公益爱心援助定点医院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28/5496912.html

最近北京折叠这篇短篇小说,在网络上疯狂传播。

折叠是社会话题,但本质仍是稀有资源的争夺。商业世界同样如此,有稀缺资源,就一定会出现折叠现象。

比如说,网文行业在3年里诞生了3家上市公司。

年11月,阅文在香港上市;9月,掌阅在上海敲钟;加之年登陆深交所创业板的中文在线。随着巨头的布局,网文行业一路小跑提前进入了资本化阶段。

要面临的是资本、流量、内容的争夺战。

虽然网文市场近几年发展速度呈指数上涨,但年,网文的市场规模仅为90个亿,不足一个杭州市房产规模的十分一。而阅文占到了网文内容的88%;掌阅作为分销渠道头部占到了30.67%、QQ阅读占30.48%。

这是近乎垄断的市场格局。

媒体也争相追逐着头部公司的报道,当各种闪光灯打在个位数的玩家身上时,却从来没有人关心过,巨头的背后还有数百万个中小cp(contentprovider)和渠道方在苦苦挣扎,它们被压的喘不上气,被克扣收入、限流量、变现难。

它们战战兢兢、老老实实地排着队,等着头部玩家完成自己的独家小说孵化后,施舍一些流量,再把小cp们的小说推荐到读者能见到的位置。它们心惊胆战,恐惧着一旦巨头断了粮,它们也会如同这些天北京的务工外来人员一样,凛冽的寒冬中提着行李箱,不知该何去何从。

因为生存的权利,从来没有真实地握在它们手中过。

锌财经专访了在阅读扑腾了7年的“聚力阅盟”,原“阅读星”。一个在网文行业的典型代表,小玩家,却是网文渠道最早期的从业者,手机阅读客户端赛道的口碑王。

七年的时间,聚力阅盟从做阅读器的风靡一时,到转型内容付费分销后的垂死挣扎,再到11月27日完成角色转换升级,正式“上岸”。

它的七年,也是网文竞争格局大变局的七年,里面有痛苦、有无奈、有挣扎、有幸运。

01

从pc端的大迁移,到资本化进程

回顾整个网文下半场的发展历史,有三个重要节点:1、随着智能机的出现,网文阅读由传统PC端转移到手机端移动阅读;2、年净网行动,开启了ip化、版权化的进程;3、掌阅阅文上市,资本化开始;

1、pc端小说站的没落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网文巨头们,从起点到盛大再到阅文集团。不管是盛大收购起点中文,还是年盛大与腾讯文学合并成阅文集团,网文巨头的雪球一直是越滚越大。巨头们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也代表了整个网文的发展趋势。

网文界的唐家三少、跳舞、我吃西红柿、辰东、骷髅精灵等知名作家都是盛大文学旗下起点的签约作者,占据了网文界的半壁江山。根据网文资深读者无迹星空的描述,他是唐家三少的忠实粉丝,经常抱着电脑整夜整夜地看,他形容等更新的心情就像在等待一个喜欢的女生。

然而,直到年,起点读书等移动客户端上线,无迹星空开始了无时无刻地抱着手机等更新的日子。那时候刚刚开始出现了智能机的概念,没人会意识到,手机会成为一个颠覆性的产品。

转眼到了,卖场里的诺基亚不再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苹果或者华为等安卓手机。当年1月诺基亚宣布PureView是最后一款塞班系统手机。

属于塞班的辉煌时代终结了。

年还发生了另外一件事,时任起点中文网创始人的网络文学产业奠基人之一吴文辉,携核心团队加入腾讯,除了与团队不可调和的矛盾外,背后还因为盛大pc小说站模式的进入下滑趋势。加入腾讯后,吴文辉帮助腾讯推出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产品:QQ阅读。抓住了当时盛大文学在移动端的空白。

而在年的阅读星,才刚刚决定要从塞班转战到智能机。

再回想,如果没有安卓和IOS的出现,按照时任杭州第一个移动互联网社群发起人,现任中国wifi产业联盟秘书长王钟雄的说法,阅读星将会是一直活在塞班论坛里的“人气王”,凭着一秒可以打开任何大小文档的功能,在论坛里圈着一批粉。

但是现实没有如果。从阅读星决定转战智能机到重新开发完安卓和IOS版本,应用市场中的移动阅读软件已经可以拉到第3-4页了。

阅读星还是晚了一步。

但以阅读工具为切入点的阅读星,凭借着产品体验和塞班时代多年的口碑积累,还是获取了百万日活的用户。靠着老粉丝的传播和强大的使用功能,拿到了网文阅读领域的船票。

然而比起咪咕、掌阅、QQ阅读等大玩家,阅读星是一个没有背景、没有大流量来源、没有靠山的“三无产品”。

年正是移动互联网创业最疯狂的一年,那年每个人都幻想着开发一款app改变世界,促使推广成本直线增加,流量成本几乎每半年就翻一番,阅读星面临入不敷出的局面。

相比同为塞班时代的产品,掌阅的却是别样的状态。

掌阅也是独立运营的数字阅读工具,没有移动电信运营商的靠山背景;没有互联网巨头的撑腰;也没有电商企业的扶持。

但掌阅创始人城湘军赌对了一件事:在移动互联网初期,凭借着移动基地的工作经历和人脉,以平均5毛一个的预置费用,将掌阅预制在各安卓山寨机中,快速地完成了早期的流量积累,稳稳地坐在了阅读渠道的头把交椅上。

随着时间的推进,13年末,掌阅、QQ阅读等巨头的身影已经开始渐渐浮出水面。

2、净网行动下的断臂求生

到了年,净网行动来了。

年12月10号,知识产权局颁布了《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年)》,净化网络环境、打击盗版、加强版权保护。

用业内人的话说,再回忆这次行动,其实是个大坑,网文市场死的死伤的伤,哀鸿遍野,不忍直视。

因为净网行动带来的,不仅仅只是打击了盗版内容那么简单,而是扼杀了整个盗版产业的盈利模式,准确的说,是扼杀了在业内要长期做下去的玩家。而那些打游击的网站,就像屡禁不止的小黄网一样,因为盗版的成本太低,被清掉后换个域名从头再来。

盗版产业赚钱的方式有两种:1/免费内容的广告变现2/小黄文的付费。

数字阅读的资深从业者罗浩(化名)告诉锌财经,网文行业在粗旷阶段,盗版软件只能靠小黄文的付费内容赚钱,甚至有专门生产小黄文的公司。净网行动,遏制了小黄文的生产,导致一大批软件死掉或者被卖掉,比如在塞班就有的anyview、熊猫读书等。

净网行动切断了盗版产业的盈利模式

阅读星在这次净网行动中幸运地躲过了一劫。因为,程序员天生的淳朴性子和做事方式,促使其在13年末开始尝试签约cp,签约授权,从纯粹的渠道转向渠道+内容的方向。

但最难躲的是做正版的趋势,和永远入不敷出的支付比例。

阅读星先后签了几十个cp,招了20多个内容运营,尝试通过正版内容付费的方式获得利润。然而,所有的用户中,愿意付费的仅占10%左右,90%的用户翻到付费页面就关掉了。

“不是内容好不好的问题,用户只要看到付费内容,下意识都会去网上找下有没有免费的。”内容团队的负责人一再提到了整个行业付费环境的严苛。

对于做正版的cp来说,唯一一种盈利模式,就是靠「付费内容」。

漫渔文化的创始人暖色爸爸作为cp,一直和各大内容平台像阅文、咪咕以及掌阅等渠道方合作,公司有员工20余人,一个月收入10多万,成本也是10多万,赚不多,也赔不多。

背后是行业的现状。内容付费是网文内容从业者的唯一收入方式,成了救命稻草,苦苦挣扎中也挡不住倒闭或被收购的命运。少数活下来的,都是手里有资源的入局者。

阅读星也一样。

年末华胜军开了一次年度会,这次会议氛围无比沉重。当时全公司50号人挤在30平米的小会议室里,空气闷热且凝固,华胜军站在投影屏前,表情异常肃穆,面对着拥挤地站在一起的同事们。

他在此之前分析过,要在数字阅读领域做成需要五条腿:1/版权、cp,好内容;2/技术和产品;3/运营;4/渠道、推广能力;5/钱、资本。深思熟虑的华胜军认为阅读星只有技术和运营的优势,但其他3条腿阅读星无论怎样都无法补齐了。痛定思痛后,华胜军决定:裁掉新媒体和内容运营部门。

既然做正版内容就是不赚钱,就不花大心思做。既然有技术优势,那就发挥长处,做产品技术OEM和广告,这些原来在阅读星的技术团队一直很鄙视、唾弃的的行为。

“为了赚钱,必须要这么做”,CTO略无奈地说,今年是他在公司的第5年,5年时间全部用来打磨一款产品。他们不断地跟进用户的反馈,在这个小小的阅读软件中添加各个功能,像个匠人,细到翻页保留一行的选项和阅读修改书本字体的功能。

但残酷的市场已经证明了,只有产品是不够的,必须商业化,商业化靠付费还不成熟,只能走广告模式。

3、独立还是依附,巨头阴影下的天问

随着年掌阅和阅文的上市,加速了资本化的步伐,网文产业已经越来越容不下中小玩家。

然而出现了一个好玩的现象,在中小cp中玩得最好的,竟然一度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