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读书于我们,到底有多重要?
有人说,少年时代读的书会成为你生命的底色。白岩松也曾说过:“与阅读有关的饥饿记忆,让我刻骨铭心。”
针对读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还曾提出“阅读饥饿期”的说法:
孩子在6-12岁的小学阶段能否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关系到他们的成绩和成长!
堂主认为,世间最美好的时光,不是吃饱了不知道饿的时光;而是饥饿并能找到食物的时光。
所以,孩子在这6~12岁的小学阶段,能不能养成比较好的阅读习惯,则是重中之重。
你的孩子,是要穷养出吃苦奋斗的精神,还是富养出疏阔温厚的性格?其实,不论给孩子哪种养育方式,在阅读这件事儿上绝不能吝啬。
到底如何抓紧“阅读饥饿期”引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呢?
相信实践出真知,今天,我们便邀请到了12岁女宝妈妈小敬,给大家倾心分享她的亲身经验~
「神兽养成日记·第2期」
如何抓住孩子“饥饿阅读期”
by小敬
大家好!我是小敬,70末人,家有一12岁女宝。今天,由我分享关于亲子阅读的心得体会。
简单自我介绍下,我是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大学毕业后来北京工作生活十几年,这两年带孩子在天津读书,下学期孩子读初中又会转回北京。
我曾做过高中教师、文字编辑、行政人事等工作,也短暂做过线下教育培训行业。虽然离开教育一线十来年了,但一直心中有些教育情怀吧。
网络让我们从世界各个角落联络到一起,共享经济的时代,让城乡无差别享受到了这么多的优质线上资源,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感谢三好提供给我们这样一个优质平台。
下面,开始我的分享啦
/p>
关于亲子阅读,我因为陪孩子从2岁开始,到现在她12岁,十年间,积累了一点经验。
今晚我抛砖引玉,分享一下关于要抓住孩子“饥饿阅读期”一些干货吧,希望给大家一点启发。
知识爆炸,大语文学习变革,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正如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所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其阅读史。
对于孩子而言,即使他成绩平平,但有良好习惯,将来仍是潜力巨大。而培养阅读能力,14岁以前是关键。
那什么是青少年儿童的“阅读饥饿期”呢?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下。
孩子对阅读的“精神饥饿感”形成于14岁之前,“父母是否在小孩5岁以前经常给孩子讲故事,影响着孩子今后阅读技巧的形成。
同时,人在14岁以前的阅读体验,对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人生以后的历程,只不过是前面14年所阅读的东西的展开。”
所以,这个“阅读饥饿期”就是从孩子启蒙到14岁之前,这个时间段是对一辈子精神基础的奠定!
我从3大方面给大家分享一下:
一、“精神饥饿感”中小学阶段更易形成
给大家讲一个实例:
新疆奎屯八中的一个名叫塞甫丁·哈斯木拜的同学让朱永新教授记忆深刻。
这个孩子所在的学校参与了新教育实验(由朱永新发起的一个民间教育改革行动,旨在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这个孩子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才开始接触汉语。”朱永新说,但是,从此之后塞甫丁·哈斯木拜就像一个被饿了很久的孩子,再也丢不下图书了。
他用了三四年的时间读了几百本书,在年中央电视台评选出的十大读书少年中,塞甫丁·哈斯木拜入围成为其中一员。
美国著名生理学家玛莉安·伍尔夫通过研究儿童阅读时的大脑变化发现:
儿童阅读是左右大脑两个区域都一起运行的,而过了这个时期,学习语言的能力开始退化,我们成年人在阅读时,往往是只有一个大脑半球在工作。
事实上,孩子长大以后,是用在14岁以前所阅读的东西、所体验的东西、所经历的东西、从书本当中获得的基本价值观,用感恩、慈善、友爱等这些最伟大的观念和知识在建设。
二、“阅读与学业从来就是不矛盾的”
一位当了小学生家长的妈妈发现,再美好的计划都跨不过上学这道坎儿。
在孩子上学之前,这位妈妈一直坚持给孩子读各种故事,也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但是,自打一上学,孩子阅读的时间被一点点地挤掉了,“又要完成学校的作业,又要保证孩子睡眠,只能有所取舍。”这位妈妈说。
面对此情此景,我们家长怎么想,怎么做,怎么引导孩子更为关键哟!!
一项调查表明,59.2%的学生只用很少的一部分时间来阅读课外书籍,甚至有6.2%的学生阅读时间为零,只有12.3%的学生花在阅读方面的时间比较多。
“国外大量研究证明,家庭作业越多,孩子可能会越笨。”朱永新说,重复的练习是孩子最讨厌的事情,这只能提升孩子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但是对孩子智慧的发展并无作用。
所以,依据孩子读教科书和课外书的情况,朱永新教授把孩子分成了4种类型:
第一种孩子既不爱读教科书,也不爱读课外学,“这样的孩子肯定是愚昧无知的”;
第二种孩子既爱读教科书又爱读课外书,“这样的孩子必然发展潜力巨大”;
第三种孩子只读教科书不读课外书,“这样的孩子可能成绩不错,但是却没有什么发展潜力”;
最后一种孩子是不爱教科书只爱课外书,“这种孩子也许成绩不理想,但还是有希望的”。
事实也证明,大量的课外阅读并没有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朱永新介绍了四川成都一所私立学校的陈美丽老师班里的故事。
陈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入了大量的阅读,像《夏洛的网》、《波丽安娜》、《山居岁月》、《中国神话传说》、《希腊神话》等。
结果,陈老师班里的成绩并没有因为大量的阅读而下降,反而比排在第二名的班级高出三四分,比排在最后一名的班级高出了10分,比年级平均成绩高出了5分。
因此,我们当家长的,能做的就是:要让每个孩子方便地得到最适合他们的图书。
三、比阅读更重要的是给孩子读什么
“童年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孩子的阅读也是一个阶梯式的、逐步过渡的过程。”朱永新说。
在最初的粉红色的阶段,阅读是以读、写、绘、儿歌、童谣为主,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阅读则表现为大声朗读、复述故事、默读等形式,到了再高的年级,就要开展主题的探讨了,
而不管哪个阶段,我认为有自主的阅读意识,有良好的家长引导,给孩子们读好书,都是最重要的。
以上三个方面,就是我今天主要分享的部分啦。
---------分享结束----------
其实,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我们都要相信读书能改变命运,要相信阅读的力量。
特别是对于普通家庭,在学习资源落后的情况下,阅读反而是获取知识比较公平的一个途径。
你一定要相信并且鼓励孩子,因为父母的眼光和格局,就是孩子站的高度。
以后有机会,我会再给大家分享我整理的过的40条关于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干货建议。不见得我们都能做到,比如我在女儿的爱上阅读的过程中,做到了一些,当然也有很多做不到。
但作为家长,永远保持一颗学习的心,你就迈出了让孩子爱上阅读第一步!
以上,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