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松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语文考试中寓言故事的阅读题总丢分,老师教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治疗白癜风医院收费低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元宝老师,是一位有着十年小学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我发现无论是在语文的学习还是考试中,“阅读”永远是最让老师和同学们头痛的内容。所以我结合自己的一节教学经验,开设了“语文阅读小课堂”,帮助大家归纳总结阅读题的解题方法。希望我们可以一起度过快乐的阅读时光。

各位同学,在开始今天的阅读小课堂之前,老师给你们分享一个小故事:

有一只雄孔雀的长尾巴真是漂亮极了,金黄和翠绿的颜色互相交错,在阳光下闪烁着艳丽的光泽,令人惊叹大自然的造化竟有如此神奇美妙的杰作,这绝不是一般的画家用七彩笔所能描绘得出来的。岂止是人类羡慕雄孔雀美丽的尾羽,就连这雄孔雀自身也因这美丽而陶醉,以至进一步养成了嫉妒的恶习。它虽然已经被人类驯养很久了,但只要是见到了有少男少女们穿着颜色鲜艳的服装在大街上行走,仍然禁不住妒火中烧,总要撵上去啄咬几口,才肯罢休。早先,这只雄孔雀每逢在山里栖息的时候,总是要首先选择好一个能掩藏尾羽的地方,然后再来安置身体的其他部位。可是有一天,天上突然下起了大雨,雄孔雀因躲避不及,而淋湿了漂亮的尾羽,这使它好痛心呀。恰在此时,手持罗网捕鸟的人又来到了面前,而这只孔雀还在珍惜顾盼自己漂亮的尾羽,不肯展翅高飞逃离现场,于是只好落入了捕鸟人撒下的罗网。雄孔雀有着美丽的长尾羽,这本来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但它却对自己的这一优长之处珍爱得太过分了,其结果是反而招致了祸患。雄孔雀的下场警示人们:如果有谁对自己缺乏自知之明,将某个长处当包袱背起来,为其所累,这时好事就有可能变成坏事,引出本来不该发生的后果。

这个故事讲了一只美丽的雄孔雀因为过分爱惜自己的羽毛而落入被捕鸟人的罗网,它告诉我们的道理就在故事的结尾处:如果有谁对自己缺乏自知之明,将某个长处当包袱背起来,为其所累,这时好事就有可能变成坏事,引出本来不该发生的后果。

像这样说明了一个道理的故事,就是寓言。今天我们来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1、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讲述带有劝告、教育或讽刺意味的文学作品。寓言最初产生于民间,流行于民间,寓言故事中多是惩恶扬善、充满智慧哲理。

2、把握寓言故事的内容

寓言所描绘的对象非常广泛,出人类之外,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日月星辰等也都是寓言的描绘对象,因此在阅读寓言时我们首先弄清楚这篇寓言里有一些什么“人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弄清楚这些,基本也就把握了语言的主要内容。

3、领悟寓言的寓意

要读懂一则寓言,就要弄明白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寓言是假托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的,因此我们应通过对故事的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把握语言中故事的发生所引发的教训也就是寓意。

1、看寓言的题目

寓言的题目一般都是对寓言内容的高度概括,通过搞清题目的意思,从而弄清寓意,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归纳寓意的方法。我们只要把题目的意思搞清楚了,也就知道其寓意了。例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这些家喻户晓的寓言,寓意就可以从题目的意思中得知。

2、看寓言的开头和结尾

有的寓言在开头、结尾处,往往有暗示寓意的语句,比如《狐假虎威》的最后一句是:“狡猾的狐狸是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因此,“借别人的威风”就是理解这则寓言寓意的关键。

3、看重点段落和关键语句

寓言中的某些重点语句,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我们只要反复推敲,就能得出寓言的寓意。《掩耳盗铃》的故事大家都听过,而我们只要抓住“我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这句话就能推出他认为自己听不到别人也就听不到,进而了解这整篇的寓意了。

4、联系实际是弄懂寓意的关键

寓言的主人公一般都象征着生活中的人或事物。我们在阅读时,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有利于理解文章的寓意。

在我们小学阶段,很多同学经常会把童话故事和寓言故事搞混,老师给大家梳理了童话故事的相关知识点,大家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去查看学习。

语文考试阅读题出了一篇童话故事,孩子读懂却不得分,原因看这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