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松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读书的智慧与心得 [复制链接]

1#

袁枚,清代著名诗人、学者,十二岁中了秀才后,有人称赞他天资聪颖,但他却谦虚地表示自己并非出于高天分。他指出,如果他稍微有一点天赋,那也是通过阅读书籍所获得的。从此,他不再满足于肤浅的学习方式,而是决心像蜜蜂一样善于采集,并善于消化。

袁枚在读书过程中有着一些重要的心得。首先,他主张广泛涉猎各种书籍,避免偏废。当有人向他请教学习的秘诀和哪些书籍效果更好时,袁枚用房屋来比喻,表示各类书籍都有其独特作用,都不可偏废。他告诉年轻人,就像登山者必定要攀登太山,航海者必定要涉足东海一样。然而,即使你掌握了东海和太山,如果你对其他奇妙之处,如天台、武夷,以及潇湘、镜湖等地毫无所知,那么你只是太山上的一个伐木工人,或者东海上的一个船工。学者应该以广泛涉猎为上。

其次,袁枚重视取其神。他曾提到杜甫,称赞他“下笔如有神”的原因在于他“读书破万卷”。当袁枚解释“读书破万卷”时,他的老师表示自己们不如古人,因为他们胸中书太少。然而,老师继续解释道,“韩愈曾说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这意味着读书要精心选择。袁枚理解了老师的意思,他认识到读书就像进食一样,善于吃饭的人会更有精神,而不擅长吃饭的人则会产生痰瘤。因此,读书要善于取其神。

袁枚还养成了一种习惯性的读书方式:边读边背,边读边摘。他将这种方式比作蜜蜂采集百花以酿制蜜,大厨备齐万种禽畜方可做出美味佳肴。他一直保持着这种良好的读书习惯,他在63岁时写了一首诗,表达出对书籍的摘录已经很多,但随着岁月的增长,书卷越来越重,选择存留和舍弃变得困难。这说明他所做的读书摘录非常之多。

最让袁枚享受的事情是,在辞官退隐后,整日消磨在一卷书中。他的书房挂着对联:“读书已过五千卷,此墨足发三十年。”尽管如此,他并不感到厌倦或满足,仍然不停地读书。他觉得一天不读书就像背负着心事,未读完一本书就像遭遇大军来袭。实际上,他家中的书已经堆积成山,数量达到万卷,相当于三千斤的重量。他整天埋头于书中,不时感叹“如何藏之腹,重与凡人均”。有人说他在山居生活五十年间,没有一天废弃过书籍,这绝非言过其实。即便他的妻子看到年事已高的他,仍然整天读书,不禁可怜他,嘲笑他为何不放松身心,沉浸在歌舞欢乐之中。袁枚听后有时也会推开书本,走出书房到外面随意走走。然而不久后,他又会不知不觉地回到屋内,坐下来读书,并进行评论和解释。他的妻子看了只能叹口气,摇摇头。每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袁枚也会叹口气说:“似乎在去世前,应该像现在这样。”郑燮曾说:“篇篇都读,就成了没分晓的钝汉。”袁枚深以为然。

袁枚通过自己的实践向我们展示了读书的智慧和心得。他的广泛涉猎、取其神、边读边背摘录等方法,使他在学术上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同时,他对于追求知识和阅读的热爱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通过袁枚的榜样,我们应该认识到,读书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思考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和拓宽眼界。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发挥读书的价值,从中受益无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