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写诗的人一定对诗歌有种亲切感。”4月23日,“成渝双城文学交流基地”全民阅读系列活动第11场,金铃子诗集《例外》首发式暨创作分享会如约而至。重庆不少作家、文学爱好者汇聚南岸区图书馆少数花园分馆,聆听诗人金铃子对于文学创作的思考。▲分享会现场。记者刘一叶摄此次活动由南岸区图书馆、重庆文学院、重庆日报文旅副刊部主办,重庆日报《两江潮》副刊、南岸区图书馆少数花园分馆承办。活动中,金铃子与诗人唐力一起为读者们带来自己在创作道路上的创作心得。谈《例外》“诗人需要有‘例外’的野心和决定,才能找到自己的写作风格”《例外》是重庆诗人金铃子最新创作的诗集,分为《兽影》《人面》《凤兮》《落木》《本象》5卷。在书中,金铃子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精湛的语言表达,由微而著,展现了女性诗人独特的活力。“在我看来,每一首诗歌都是例外。因此我把诗集命名为《例外》。”在分享这本书的写作初衷时,金铃子说,她自小就喜欢写诗,一直坚信,诗人需要有“例外”的野心和决定,才能找到自己的写作风格。诗歌,让她通过文字这种载体,感受到了与生活交流沟通的快乐。谈短诗“不能够满足自己的就不叫作品”短诗不好写,超短诗更是不易驾驭,但在《例外》中却有不少短诗的写作。那么,金铃子的短诗创作有何技巧呢?“我身边也有不少喜欢写作短诗的朋友。相比于他们,我的短诗是修改出来的。”在她看来,自己笔下的文字一定要有写作意义,只有不断修改打磨的文字更能打动人心。“我是一个爽快的人。这种爽快,适合写诗,快人快语,我写你看,我倾述,你倾听,只要是亮出我满意的诗作,都无大碍,哪怕所谓的诗中有些废话。同时,我也是一个很挑剔的人,书法也好,绘画也好,自己还没真的觉得好,怎么敢拿出来示人?”金铃子称。然而,对于自己毁掉一批诗书画作品的事,金铃子并不回避。她说:“我绘画和写诗皆是满足自己,不能够满足自己的就不叫作品。不知道今天的满意是不是明天的满意,也不知道明天的满意是不是后天的满意。毁掉自己不满意的作品是对自己负责。”谈绘画“诗歌和绘画皆是心境的表达”金铃子不仅是诗人还是一个绘画者。上世纪80年代末期,她开始发表诗歌,曾著有诗画集7部,获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诗刊》年度青年诗人奖、第二届徐志摩诗歌奖、第七届台湾薛林青年诗歌奖等文学奖项。在谈及诗歌与绘画的关系时,金铃子认为,诗和画是表达生活的两种方式,二者虽形式不同,但情感却是一致的。“比如,王维的画,东坡的字,皆是诗性的另一种表达,我的诗歌和绘画也是相辅相成的。”金铃子说,“无论是写诗还是画画,我都把艺术创作理解为生命体验的结晶,孤独的需要。有时候我选择诗歌,有时候选择绘画。一首诗歌里面没有画面感,缺少形象性不会是好诗歌;一幅画里边如果没有艺术生成的空间,缺乏诗性,也不会是好画。”不少诗人画家喜欢给画作配诗,也给诗作配画,但金铃子在这一方面似乎探索较少。她谦虚地说:“事实上,我一直没有找到这个交叉点。在我的创作中,写和画是右手和左手的关系。写作是天性,画画是训练。这并不是说画画就不需要天赋,恰恰相反,画画的天赋更需要不断地训练才能呈现,我意识到两种不同的语言会奇异地生长,有时是诗,有时是画。但你一定要把诗画成画,把画写成诗,你会发现这是很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