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松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心得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专科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一、引言

俗话说得好,“文史哲不分家。”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历史上曾经有那么多伟大而智慧的哲学思想横空出世,继而传播,继而经历了改进,与其它思想融合交流。这些思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用了它们,然后有了影响和反馈。所以,历史是哲学的试金石,是哲学的回声。因此,历史是人类的历史,哲学是人类的哲学。

并且,从历史的角度来讲,是先有思想的变革,才有了制度上的革新;并且带来了科技上的提升。这点,历史上中国的先秦百家争鸣;带来了封建王朝制度的建立。近代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影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确立;然后是工业革命的到来恰恰的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要想简单了解中国的哲学思想的发展和带来的影响,就不得不提冯友兰老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了;他这本书中国几千年哲学历史的梳理。

二、冯友兰先生与《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先生是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和哲学大家之一,是对中国学术史、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诸多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伟大学者。他曾留学于美国,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一生都致力于中国哲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除此之外,他的作品《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均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因此,他也称誉为“现代新儒家”。

《中国哲学简史》一书是他于年在美国宾夕凡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的英文讲稿,后经过整理于年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又经其学生涂又光据英文翻译为中文。中国哲学简史,顾名思义,就是一本简述中国哲学史的册子,用冯友兰先生的话说:“小史者,非徒巨著之节略,姓名、学派之清单。譬犹画图,小景之中,形神具足。非全史在胸,曷克臻此。惟其如是,读其书者,乃觉择焉随精而语焉犹详也。”

虽然说是简史,但是冯友兰先生却把两千年来中国哲学发展的精髓在书中展现出了,如一部精简的影片,片中,但凡可以在中国哲学史上留名的大儒、名篇、思想、学派,无不在片中展现出来。一部精简的影片,却能把中国几千年文化与思想发展讲的绘声绘色。

全书,冯友兰先生用了二十八章。从中国哲学的精神和背景展开,依次论及诸子百家的起源和代表人物、新道家、佛学、新儒家及现代的中国哲学。其中有详有略,但都论及了其思想的核心,不仅是一部哲学史,也是一部中国文化与思想发展的历史。

三、走进《中国哲学简史》的世界

这是一本简史,但是却有许多的人物与哲学流派要涉及,并要能解释其思想,因而著者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每一个人和每一个流派都详加叙述,言简意赅就成了本书的一大风格。

语言文字虽然言简意赅,但是内容却十分充实,每一个段落都可以作为一个哲学命题进行钻研,甚至一段话里都包含有深刻的内涵。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具体的《中国哲学简史》的世界去细心品读几段经典的句子:

(一)学哲学的目的

“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其他的学习

(不是学哲学)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第一章《中国哲学的精神》之“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15页

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不单单反映了中西方哲学上的差异,也反映了文化上的差异。为第2章《中国哲学的背景》起到了一定铺垫作用。

(二)出世与入世

“儒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但是道家强调人的内部的自然自发的东西。”(第二章《中国哲学的背景》之“出世与入世”)25页

儒家和道家思想作为中国哲学两大代表,这恰恰体现了中国哲学思想中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三)各家的起源

“儒家者流盖出于文士。墨家者流盖出于武士。道家者流盖出于隐者。名家者流盖出于辩者。阴阳家者流盖出于方士。法家者流盖出于法术之士”(第三章《各家的起源》之对“刘歆理论的修正”)40页

这恰恰说明了人出身的阶层,对人思想的影响。

(四)哲学的性质

“哲学,特别是形上学,是一门这样的知识,在其发展中,最终成为"不知之

知"。如果的确如此,就非用负的方法不可。哲学,特别是形上学,它的用处不是增加实际的知识,而是提高精神的境界。”(第二十八章《中国哲学在现代世界》之“哲学的性质”页)

我相信这样一句话,人类社会之所以进步,是因为有精神境界高的人在前扑后继;以身祭道。所以,当人人皆为圣人之道;这个世界就成了人们所追求的大同社会。

四、体验《中国哲学简史》

曾经读过这样一句话,至今让我终生难忘——“哲学使人明智,历史使人通达。”

写史难,写简史甚之。一部《中国哲学简史》,那就是一种胸有百万兵的淡定从容,一本小小的册子后面有冯友兰先生多少年的学识和心血奠定。本书简单明了,幽默风趣;细细品之,五味俱全。心中那几分阴雨绵绵,渐渐地照射进去了几分阳光,平添了几分志趣。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前面说过的“哲学使人明智”。

这本书的最后,冯友兰先生将人生的境界划分为了四个阶段: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从其解释的言语里绽放出通透的阳光,给人以无穷的启迪,对于人的修身养性、达理明智有着积极的启示。虽然不能说读了此书就可以将个人的人生境界提升到“天地境界”,但是,当沉醉在此书时,恍惚间有时似乎认为自己已经掌握这天地间的变化。“无所为而为”、“无为而无不为”、“太一”、“在形象之外”,所有的一切都游荡在脑海之中。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智慧不仅仅存在于知识之中,而且还存在于运用知识的能力中。”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就是我国历史上的先贤;他们虽然出身的阶层不同,皆属于我国历史上最有智慧的人;学百家之道,兼容并蓄才能更好的提升我们自身,并且才能让我们更客观的看待的事物;从而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少犯错误。

此外,这本书还在相关的中国哲学命题上还同西方哲学的相关之处进行了联系和比较。

五、听君一席话,胜读万卷书。

年少时,曾经因为自己的无知极力批判道家的无为,认为道家是一种消极的没有作用的;甚至是反智的。可是,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加上读了此书和对道家有了一定了解后;才知道我当时是在断章取义只看表面。后来,我才明白道家是一种淡然处世的人生境界,真正的无为恰恰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选择;正所谓做对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并且回想以往的事情,我发现自己曾经犯了严重的处世错误,那就是太过于理想化以及标榜自己;过于高调做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傲气、自傲吧!殊不知,人有时候还是俗一点好,俗是表象;以俗为表象,内心淡然有底线;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六、结语

一般的书评,终归会说些该书在某某地方之不足,似乎这样才算是完整的。在这里,个人也胆大妄为地指出一两点冯友兰先生这本《中国哲学简史》的缺陷之处,给这篇书评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吧。

通观全书,全书有些重要学派和相关一些人物观点没有介绍。例如,先秦时期的兵家、明末清初王夫之的实学、清代中期戴震的朴学等等;这恐怕是本书的残缺之处。

以上均是本人愚见,如有不足请多多包涵。

此外,本人一直坚持两个观点,第一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结合诸子百家的优点来为人处世,并且我们也应该了解他们的缺点;毕竟,先秦的诸子百家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水。第二,我认为人人皆可能达到书中所说的天地境界,也就是圣人的境界;前提是拥有足够的智慧。至于我这2个观点对不对呢?以后实践出真知吧!

最后,小编恳请大家做一件事,由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