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松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书和远方投稿孩子的品格读后感 [复制链接]

1#

《孩子的品格——写给父母的积极心理学》一书,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在孩子的情绪管理、抗逆力、自我效能、自控能力、天赋优势、专注力及品德培养等各个方面,为读者提供了一套科学的教育理念和系统的实践方法,赋予了我们一种正向、积极、开放的思维模式,不仅有助于我们成为更好的父母,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为人父母,深有体会,主要受教于以下几方面:

一、对积极心理学有了更深入的认知。之前本人对积极心理学偶有所闻,但未做深入了解,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及查阅相关文献,得知积极心理学在年才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虽然很年轻,但从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个人特质、积极的环境结构三方面进行科学研究,旨在给生命更多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体验,已经帮助了很多人拥抱新生活,成功调节自身和孩子的情绪问题。近年来,积极心理学更多地出现在家庭教育语境中,如何帮助孩子获得乐观、善良、感恩、毅力、合作、专注力、自控力等积极心理品质,养成好性格,保持积极情绪的优势,成为很多父母关心的问题。

作为家长,孩子出了问题,有很多时候认为责任都在孩子和其他家庭成员身上,没有自己的问题。积极心理学倡导的不是逃避责任、回避问题,而是面对、接纳孩子,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找对原因后再想办法,而不是直接讨论方法。很多问题是如何把孩子心灯点亮,所谓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开悟。

二、认识到积极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补充和升华。在传统教育中,我们认为孩子只要多学知识、掌握技能即可,却忽视了对孩子进行人格教育。实际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各种知识、技能,还要具备爱心、担当、创造力、想象力、感染力、懂得利他、擅长沟通等积极的品质。而这些品质,光靠书本难以获取。而积极教育正是试图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培养具有积极心理素质的孩子,让孩子有终身学习的原动力,能不断发挥出自己内在的优势、品德、从而积极迎接未来的各种挑战。积极教育目的是辅助传统教育,让孩子掌握知识之外的能力,帮助孩子全方位发展。

三、开始创建更有效的亲子沟通方式。在家庭或社会生活中,我们和孩子都会产生消极情绪。但消极情绪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同时也可以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需要刻意抗拒。书中举了一个案例:孩子委屈地哭了,有的家长立刻安慰、哄劝,有的家长马上说教、指责,“有什么好哭的,这么不坚强!”这两种反应都不妥,应该陪伴在孩子身边,用共情的方式接纳、认同孩子的情绪,与孩子产生共鸣、同频,然后再指导和引导,教育才有效果。

书中有一句话我十分认同:“我们无法控制问题,但我们可以控制对问题的反应。”同样的道理,我们无法消除负面情绪,但我们可以用积极心理学去调节负面情绪。亲子沟通应该重在互动,互动次数越多越好。以共情式谈话讨论开放式问题,不给答案、不贴标签、不给结论。共情不是同情、不是同意、不是模仿对方说话,而是高级形式的换位思考。

情绪管理是人生的必修课,家长和孩子都要好好学,尤其是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给予孩子积极正面的情绪反馈,孩子才能向阳生长,正如本书封面那朵灿烂的太阳花。

作者: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 王斯静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孙珺刘丽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