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一出来,我一个四川的客户就在群里骂自己,不该阻止女儿看《红楼梦》,她女儿今年也参加高考。很早以前她的女儿就非常喜欢看《红楼梦》,但她觉得看这样的课外书纯属浪费时间,耽误孩子学习。每年也没见考这些内容,于是她强制要求孩子专注课本,导致孩子不得不放弃看课外书。
这不看到作文题目就傻眼了,也不知道自己的孩子能不能写出个名堂来。直言后悔莫及,语文科目就应该多看书,最起码把教材要求的书籍看完。现在的作文分数是60分,占语文总成绩将近二分之一。
其实这也是很多家长的通病,觉得看课外书是浪费时间。
可是看看这次高考的各类试卷,作文题目就花样百出,没点阅读能力,估计题目都看不明白。就有大学生看到作文题目表示:“多亏毕业的早,这作文没点文学功底怕是连大学都没得上”。
有调查也显示学霸和学霸之间,比拼的是语文。因为其他科目可以靠刷题达到提升,而语文却不能。
可见得语文者得天下,一点都不假。
已故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也曾说过:“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考试,我希望第一堂课考语文,不合格者以下的其他科目就不需要再考了。语文你都学不好,别的学科就更不用说了。”
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学好语文这门课?很多语文老师都强调这几点
/p>
1、练好字,第一印象很重要
不知道你们是否有过同样的经历,以前的语文老师每到考试前都要特地强调,不管作文会不会写,千万不要放空,字一定要工整。把空格写满了,老师会酌情给予辛苦分。
试问这样的试卷你会给多少分?
相反,给你这样的试卷你又会给多少分?答案不言而喻。
年湖北省高考理科状元唐楚玥语文分,作文60满分上了热搜,大家都难以想象什么样的作文可以得到满分的!结果看了唐楚玥的作文,不仅没挑出毛病,还被她的印刷字体吸引。
网友也直言:但凡她的字体有一点潦草,老师都有理由扣点分数,可见练好字对语文考试得分也是有影响的。
2、背诵课文
熟知高考试卷的都知道,试卷总共有53分是现代、古代诗文赏析,这里面考察的都是课本上相关的成语、实词、虚词的运用。这就要求学生要熟读课本,背诵全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诵课文,有助于记忆、理解课文,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特别是文言文中虚词、诗词经常一词多义,容易混淆,只有放置在对应的文中加以背诵、才能有效理解。
犹太教育培养出了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的教育就是“以记忆学习为中心”,强调“反复朗读”!
另外反复背诵课文也是对写作的积累,写作的前提是积累,只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
3、多阅读,从小学培养阅读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年浙江新高考状元:诸暨中学高三(1)班的王雷捷同学,他以总分分(语文分),位次号列全省第一。
王雷捷的父母学历都不高,却是个爱读书的,他上面还有一个姐姐,在浙大读研究生。在他的记忆里,母亲织布之余就爱看书。
这姐弟俩从小是书虫,由于母亲的认知有限,她无法给王雷捷足够的指引,但是有一点很好,“只要学校老师推荐什么书,妈妈一定会给我去买来。"
也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习惯,让王雷捷一直保持阅读习惯。
纵观大多数高考状元从小开始就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是到了高中以后,由于学业繁重,他们已经没有太多时间阅读课外书了,主要以短篇文章,国家大事为主。课外阅读的时间主要还是集中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也是养成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
语文是非常注重文学积累的,可要命的是语文很难在短时间内提升,也很难通过刷题快速提升,孩子的阅读量需要长期积累,小学不抓,中高考就会后悔,到时候想抓也来不及。趁着还小、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大量阅读,这是孩子阅读的*金时期。
我们不要求孩子能读多少的课外书籍,但至少应该完成教科书推荐的书籍。现在统编教材就明确给出1~6年级的课外阅读书目(明细附在最后)。我发现大部分都是《快乐读书吧》里面的书籍,现在全套只需元,包含1~6年级所有必读书目,还有对应的阅读指导手册。
马上孩子就要放长假了,可以给孩子备一套。如果暂时不需要那么多,可以选择分年级购买。语文学习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多读多写,日积月累,从小学开始重视,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附上(统编教材要求1~6年级阅读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