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松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一届中年父母真难防连爸爸们都混成 [复制链接]

1#

最近《小欢喜》持续霸屏,收视口碑双丰收,我忍不住也追了几集。

一人备考、全家陪练,是每一个高考家庭的常态。不过,相比较于焦虑的妈妈群体,剧中三位爸爸的表现更加可圈可点。因为,他们不止是“爸爸”,还硬生生被逼成了“卧底”。

三位老爸在酒桌上相互吐槽,却又兴奋地切磋交流着自己的心得体会的场景,实在让人忍俊不禁。

虽然,他们被逼成“卧底”的原因虽然不尽相同,但无一例外,都是为了孩子。

01.监督孩子

方圆,算得上是剧中最佛系的一位老爸了。

虽然儿子方一凡的成绩经常垫底,但是面对妻子童文洁的焦虑和咋呼,他显得淡定了许多。但即便如此,他也还是没能逃脱“卧底”的命运。

因为方圆和童文洁对儿子玩游戏并不禁止,所以,担心孩子沉迷游戏的方圆,也玩上了手游。他振振有词地说,自己是为了监督孩子每天什么时候上线、每次玩多长时间。

虽然,他玩游戏是否有私心,我们不得而知。但他的这种监督行为,也是不少父母的缩影。他们总是会忍不住想要知道孩子在干什么、有没有好好学习。

育儿的路上,说不焦虑是假的。只要是在乎孩子的父母,就一定会在孩子的学习上焦虑。只不过,如何转化和释放这种焦虑,也是值得父母反思的。

《少年说》中有一位同学,就说自己以前发脾气就会把门反锁,一个人安静会儿。可是,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卧室的门把手不见了。

他问妈妈,得到的回答居然是“天气太热了,锁融化了”。从此之后,他就经常能从那个洞里看到一只偷窥的眼睛,让他如芒在背。他将这只背后的眼睛,称为“天惊眼”。

相较于这种直接侵犯孩子隐私的方式来说,我倒是很赞同方圆这样婉转的监督形式。

社会心理学家SkylerHawk认为:隐私的需要是超越文化的人类基本需求,保护孩子的隐私,孩子才能更好地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就像是炸药桶,一点就着。处理得不好,会让孩子更叛逆;但如果引导得当,反而能够激发孩子的责任感。

毕竟,我们不可能一辈子约束他们,自己的责任,需要他们自己承担。

02.弥补缺失的陪伴

季杨杨的父亲季胜利是区长,工作非常忙。在季杨杨读初中的时候,他和妻子就离开孩子出去打拼事业,直到孩子读高三了才团聚。

这其中的隔阂和尴尬,可想而知。

季杨杨的成绩一塌糊涂,爱好是赛车,根本就没有把高考纳入自己的计划中。而身居官位的季胜利显然不能让孩子就此“误入歧途”,他千方百计想要修复和孩子的关系,但屡战屡败。

最后,他决定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入手。他不仅亲自去体验赛车,还混到了儿子所在的聊天群,冒充别人更他聊天。

这一招还不错,几个回合下来,孩子和他的关系终于发生了微妙的转变。

事实上,在育儿中,父母陪伴的缺失并不少见。

有的父母觉得事业、加薪、成就更重要,认为只有用金钱才能给孩子打造一个更高的平台;有的父母则对陪伴孩子不以为意,虽然身体陪着孩子,却一刻不停地在刷手机、看电视……

李嘉诚曾说:“一个人在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

季胜利有同感,杨澜也有同感。她曾因为目睹孩子分离重逢后的哭泣,而推掉所有的工作,在家当了整整一年的全职妈妈。

因为,孩子的成长,就像是连续剧。错过了不仅无法回放,由此给孩子所带来的伤害,也很难抹平。

唯在爱和陪伴中长大的孩子,才有足够的安全感,才敢于从容淡定地面对困难挫折。与其错过之后再来弥补,不妨在一开始就选择好好陪伴孩子。

03.“瞒天过海”

最憋屈的爸爸,要数英子的爸爸乔卫东。

他和英子的妈妈早年间就离婚了,并且约定,每个月只能见英子一面。但是英子的妈妈对她控制得太严格了,让英子非常压抑。

在百日誓师大会上,英子的愿望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妈妈却一把将气球夺过来,写上了“清华北大任选其一”,还强调考分要在分以上。两人推搡之中,把气球抓破了,英子委屈得掉头就跑。

诸如此类,将自己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的事情还有很多。

比如:乔卫东给英子买的乐高,被妻子扣下了,理由是高三了不能让任何事情分心;英子去天文馆当义务讲解员,遭到了妈妈的围追堵截;英子考了全年级第二,却依旧被妈妈怒斥“没出息”……

乔卫东只能暗度陈仓,自己偷偷搬回女儿住的小区。除了时常给女儿打掩护,让她出来透透风之外,还把家里布置成了乐高和航天宇宙的场景。

可最终,这个秘密基地被英子妈妈无情地掀翻了。

在分数至上的高考阶段,用英子妈妈的话说,那就是“丢一分,那就差了一个操场的人”。爱好、理想,统统都要靠边站。

许多父母只注重自己的期盼,却忽略了问问孩子的意愿。可是,违背了孩子意愿的控制,只会让孩子更加反感和叛逆。

我们常常批评孩子不懂事,不了解父母的辛苦,但事实上,我们也不太了解孩子到底想要些什么。

前段时间,杭州采荷派出所接到一对父母的报警电话,称儿子因为购买新衣服的事情,和他们闹了别扭,赌气离家出走了。

乍一看,孩子可能是因为买衣服时与父母意见不合闹脾气了。但深挖背后的原因,孩子都已经上大学了,买衣服却还要听从父母的安排。这孩子反抗的不是衣服,应该是父母的控制。

控制欲太强的父母,对于孩子来说,是灾难。

《肖申克的救赎》里有这么一句话:“那些鸟儿注定不会被关在笼子里,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主自由的光芒。”

呵护、保护,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学会放手,同样是爱!

(菈妈:自由撰稿人,喜欢阅读经典育儿和心理学书籍,专注科学育儿和亲子情感的二宝妈。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