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柯灵:书,是我的恩师
说到书,我很动感情。因为它给我带来温暖,我对它满怀感激。
书是我的恩师。贫穷剥夺了我童年的幸福,把我关在学校大门的外面,是书本敞开它宽厚的胸脯,接纳了我,给我以慷慨的哺育。没有书,就没有我的今天。——也许我早就委弃于沟壑。
书是我的良友。它给我一把金钥匙,诱导我打开浅短的视界、愚昧的头脑、闭塞的心灵。它从不吝惜对我的帮助。书是我青春期的恋人、中年的知己、暮年的伴侣。有了它,我就不再忧愁寂寞,不再怕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它使我成为精神世界的富翁。我真的是“不可一日无此君”。当我忙完了,累极了,当我愤怒时,苦恼时,我就想亲近它,因为这是一种绝妙的安抚。
王蒙:读点费劲的书
有价值的书籍,特色在于它高于一个时期的平均认知度,能穷千里目,是更上一层楼的结果。它其实志在精神的喜马拉雅高峰,它提高着而不是降低着也不是迎合着大众,其认知水准绝不能比平均认知水准更愚蠢、更低下。
文化的大众化利于文化民主,但同时也难免产生文化垃圾。当然还有故作高深的垃圾。我主张读一点费点劲的书,读一点你还有点不太习惯的书,读一点需要你查查资料、请教请教他人、与师长朋友讨论切磋的书。除了有趣的书,还要读一点严肃的书。除了爆料的书、奇迹的书、发泄的书,更需要读科学的书、逻辑的书、分析的书与有创新有艺术勇气的书。除了顺流而下的书,还要读攀缘而上、需要掂量掂量的书。除了你熟悉的大白话的书,朗诵体、讲座体的书,还要读一点书院气息的书、古汉语的书、外文的书、大部头的书。除了驾轻就熟的书以外,还要读一些过去读得少,因而不是读上十分钟就哈哈大笑或击节叹赏,而是一时半会儿找不准感觉的书。
三毛:读书只为自己高兴
我喜欢,将读书当作永远的追求,甘心情愿将余生的岁月,交给书本。如果因为看书隐居,而丧失了一般酬答的朋友,同时显得不通人情,失却了礼貌,那也无可奈何,而且不悔。愿意因此失去世间其他的娱乐和他人眼中的繁华,只因能力有限,时间不能再分给别的经营,只为架上的书越来越多。我的所得,衣食住行上可以清淡,书本里不能谈节俭。我的分分秒秒吝于分给他人,却乐于花费在阅读。这是我的自私和浪费,而且没有解释,不但没有解释,甚且心安理得。
毛姆: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
首先,我要坚持的就是: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既不能帮你获得学位,也不能助你谋生糊口,不能教会你驾船,也不能告诉你如何发动一辆有故障的汽车。但它们将使你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更圆满而感到快乐,如果你真能享受这些书的话。你正在阅读的书,对于你的意义,只有你自己才是最好的裁判。
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会与别人完全相同,最多只有某种程度的相似而已。如果认为这些对我具有重大意义的书,也该丝毫不差地对你具有同样的意义,那真毫无道理。虽然,阅读这些书使我更觉富足,没有读过这些书,我一定不会成为今天的我,但我请求你:如果你读了之后,觉得它们不合胃口,那么,请就此搁下,除非你真正能享受它们,否则毫无用处。
没有人必须尽义务地去读诗、小说或其他可归入纯文学之类的各种文学作品。他只能为乐趣而读,试问谁能要求那使某人快乐的事物一定也要使别人觉得快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