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的语言简洁而充满了智慧,除了我自己,没有人能够让我真正重新站立,如果皮囊难以修复,就用思想去填满它吧。”
在第13界FIRST青年电影展,胡歌因幽默风趣的主持风格登上热搜。6分钟的脱口秀表演,胡歌临危不乱、字字珠玑,出色完成了任务。
他的成功,得益于坚持阅读的好习惯。
01胡歌:阅读让我找到了活着的意义
年的车祸,让24岁的胡歌与死神擦肩而过:女助手张冕身亡,自己身受重伤,脸部几近毁容,缝合了多针,四天两次全麻手术,短短几天内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
自杀和放弃他都想过,但他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车祸撞碎的不是我的脸,是我的面具。”在那段最黑暗艰难时光,书籍成为他的精神寄托,阅读让他找到了活着的意义。
他说:“这场车祸就像上天的恩赐,让一直无法静下心思考学习的我忽然有时间去充电。”
阅读让胡歌更加淡然从容。复出后的成功,并没有使他迷失,他没有贪恋聚光灯下的辉煌,而是选择用阅读继续沉淀自己,拓宽自己人生的深度和宽度,找到了人生的意义,成为更好的自己。
02白岩松:阅读指引人生
白岩松在参加鲁豫有约《阅读的力量》时说:我非常感谢阅读,因为阅读在我十八那一年,为我的生命种下,那么多可以生根开花的种了,让我成为今天的我。
白岩松总结过自己人生最重要的四本书:《新华字典》、《朦胧诗选》、《曾国藩》和《道德经》
《新华字典》让文字给他打开了知识的大门,让他有勇气翻开那些或厚或薄的书,为内心的问号找到答案。指引他走进了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化,从文化意义上开始一步步成为真正的中国人。
年,阅读的饥饿让他记忆深刻,18岁的他遇到了《朦胧诗选》。这些诗让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语言表达,让他成为拥有自己独立思维方式的中国人。
20多岁走进《东方时空》,年纪轻轻便担起重任,是唐浩明的《曾国藩》让他如此有底气。复杂的人性,让他明白:不以简单的对错、输赢去看待世界,要有勇气去面对新的挑战。
临近中年熟读《道德经》,思维豁然开朗,开启了换个角度看问题,知道了怎么去过自己的后半生。辞掉三家制片人身份后,心态归零,重新踏上征程。
四本书,是他前半生的4个10年的不同路标,阅读一直在指引着他。
03阅读要有深度:告别浅阅读、功利阅读
茨威格曾说:“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由于他们这种崇高的帮助,他将怀着挚爱的同情踏遍整个的世界。”
英国作家,弗兰克·富里迪在《阅读的力量:从苏格拉底到推特》一书中,阐释了”阅读的价值“:不仅在于对文本的解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还在于是一种寻求真理和意义的活动。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能让我们手捧一本书,耐心阅读已成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