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松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家庭教育在孩子习惯养成中的枢纽作用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看的好 http://www.bdfyy999.com/m/

社会学大师费孝通说,儿童懂道理不是听会的,而是看会的,看别人怎么做他就怎么做。

所以说,父母的所作所为和一言一行对孩子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父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自己首先养成好习惯。

近朱着赤,近墨着黑。

父母和家庭就是孩子的“土壤”,父母的好习惯对孩子有着最直接、最关键的影响。

我们在新闻里看到父母抱着孩子在地铁车厢里大小便,因为父母不觉得这样有违社会工序良俗。

看到一些“路怒族”父母车里载着孩子,却横冲直撞,抢行斑马线。

也看到一些父母不尊敬爱戴自己的生身父母,对父母恶言相向。这些父母的所作所为,孩子都看在眼里,潜移默化到孩子的心里,不知在何时,也不知道在何地,孩子就会做出和父母一模一样的言行和举止。

为了让孩子有好习惯,我们必须改造我们自己。彻底的、全面的改造自己,成长自己。最近非常流行两句话,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01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

家庭是培养习惯的学校。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有用之才,成为一个成功人士,甚至成为一个杰出的人物。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全天下父母的心愿。为了为孩子更成才,父母使出浑身解数,恨不得把自己走过的弯路都一股脑让孩子避免。为了把许多人生的经验告诉孩子,以至于成了唠唠叨叨的人。

其实父母做了什么比说了什么给孩子的影响更为深刻,因为孩子容易接受的是形象的影响,而不是抽象的说教。

有这样一项研究发现,小学阶段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各半,而中学阶段父亲的影响超过母亲。

父亲对孩子的最大影响是对生活的态度和人格倾向的影响,特别是持之以恒的坚持精神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大。

如果父母看书多,孩子往往看书也多,如果父母沉迷于看电视或者打麻将,孩子也常常难以专心学习。

一般来说医生的孩子爱干净的多,如果这个家的父母大大咧咧,孩子也会大大咧咧,父母喜欢吃辣椒,孩子肯定也喜欢吃辣椒。

对于父母来说,在家庭中除了要重视养成孩子运动的习惯,更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

再贵的学区房都不如家里的书房。

孩子养成了读书的习惯,等于在他的心里装了一部成长的发动机,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人就一辈子不寂寞,养不成读书的习惯,人的一辈子就不知所措。

所以呢,父母多带孩子逛书店,带孩子逛书店,比逛商店益处更多。

一定要给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从读一页开始,到读十页,再读一本。循序渐进,父母要刻意的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家长应该给孩子养成的第一个习惯就是读书的习惯。

家长带孩子逛书店是很聪明的,在大城市有些父母双休日把孩子领到大书店,一放就是半天,吃的喝的都带着,孩子们可以自由的看书,孩子一看这么多书很容易迷上,只有迷上了书才可能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新东方的创始人之一王强老师就是一位非常成功的父亲。他的家很大,有平米的空间,全是书柜,密密麻麻的林立着各种书柜,他把书分门别类,哪些书是他爱读的,哪些书是孩子爱读的,他的书可以孩子去读,他的家庭就是一个温馨的图书馆,什么书都可以找到。

在他们家,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晚饭之后,全家一起会有1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大家都在看,看完之后互相交流看书的心得。一个很好的看书环境形成了,酷爱读书的孩子自然酷爱学习,他的孩子在年被耶鲁大学录取。

为了探索如何培养孩子,我去听了很多家庭教育的课程。

我认为培养孩子,对于家长来说,除了管好他的吃穿住用,最重要的事只有三件:

第一:启迪孩子的梦想,发现孩子的兴趣,找到他的天才领域。

第二:培养孩子五个好的核心习惯。

比如学习的习惯,预习、复习、改正错题、总结、归纳的学习习惯。

行为习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的习惯。

思维习惯:有批判性思考的习惯,换位思考、成长型思维。

根据我的经验,如果一个人,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只要具有成长型思维,他的人生根本就不会差。因为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遇到坎坷和困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成长型思维的人会面对问题、阶段问题,用积极的态度看待问题。

第三个:创建良好的亲子关系,非暴力沟通和深度陪伴孩子

02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呢?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做好自己的角色,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呢?

1.用言传身教的力量#读书#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言谈举止。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在孩子面前的一举一动,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亲子关系是深刻影响孩子的第一个社会关系,孩子通过跟父母的关系看世界,看社会,看未来。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父母要格外注重自己的言传身教。

1、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习惯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美国上将,有一次参加一个朋友孩子的洗礼,孩子的母亲请他讲几句话,以作为孩子漫长人生征途中的准则。将军把自己历经磨难,最后荣获美国历史上崇高地位的坎坷一生的经验归纳为一句极简短的话,“教他懂得如何自制”。让孩子从小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的能力,才能让他学会自我负责,自我发展,将来在社会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

我最近一直在给孩子说这样一句话:你要学会自学,学霸都是自学成才的。自学能力非常重要,没有哪一个学霸全部都是靠老师教会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小学生自我管理习惯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幼儿园和小学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

有这样一项调查,中国城市10到14岁的中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家务劳动时间仅为11.32分钟。

有一项调查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

我觉得让孩子从小做家务,可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的素养。

每周我都会让孩子洗自己的袜子,让他自己煮方便面,做一些简单的饭菜。我的孩子从做家务中学到了一个真理:名字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其中“统筹方法”就是孩子在煮方便面的时候,在煮荷包蛋的时候、煎鸡蛋的时候我给他讲的。

天天往楼下运垃圾,也是孩子的家务活动。父母过多的替代,减少了孩子自理做家务的机会。

但是在学业上还是在家务劳动上,父母都只能帮而不要替。

其实7到12岁以上的孩子要熟练掌握简单的饭菜,帮忙洗车,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间,厕所,扫树叶,扫雪,会用洗衣机和烘干机等基本的家务劳动。

家务劳动是非常好的教育机会,可以让孩子体会到不断的尝试,多做刻意练习的重要。

03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核心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习惯呢?

1、唤醒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在我儿子的班级里,他的班主任老师是这么做的。

班里有一个学生经常迟到,这个老师在面对一个经常迟到的男生的时候,不是用训斥的方法,而是以友善的态度请这个同学为大家唱一支歌,并细致入微的关心他的生活,这个男生主动的改掉了迟到的习惯。

2、从小事入手,激发孩子自我管理的兴趣和热情

老师看到学生们的课桌柜很乱,老师就说这么小的课桌柜,又要放书包,还要放饭盒,水壶,有的还要放衣服,怎么才能把东西放进去,又让里面整齐呢?真是太难了!

说完之后,学生们便自己动起手来,把东西拿出来又放进去,还互相使出了高招,果然过了不,久每个同学的课桌柜都整整齐齐,大家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孩子们潜力无穷,调动他们本身的自我管理意识,孩子一定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