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讲白癜风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5770279303693792&wfr=spider&for=pc11月3日,国家网信办发布了依法集中查处一批侵犯个人信息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App,其以强制、诱导、欺诈等恶意方式违法违规处理个人信息行为。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依法查处“超凡清理管家”等款违法违规App。
手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个硬件设备,基本上我们的生活完全离不开手机。虽说表面上我们离不开,其实更多的是离不开App,成千上万的App给用户提供了社交、购物、游戏、工作、娱乐、兴趣全方位的体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也增加了一丝隐私泄露危险。
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小编通过草莓派问卷平台进行了抽样调研,了解网民对于个人信息方面的一些行为习惯。参与本次调查的网民情况如下,男女比例分别为40.0%、60.0%,其中年龄27-39岁占比67.4%。
超九成受访网民认为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迫在眉睫
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你搜索一个关键词或一件商品,接着就会收到很多类似广告的“精准”推送;购物时“刷脸”支付、用手机时“刷脸”解锁,进小区时“刷脸”开门,“刷脸”次数越多,“丢脸”的风险可能就越大,超九成(97.2%)受访网民认为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迫在眉睫。而在意识到个人信息泄露并出现损失后,66.4%的网民会在网上查询补救措施,64.0%的人会选择报警并冻结银行卡等账号信息。
超三成网民会认真阅读App详细条款,而必须勾选才能使用导致部分网民从来不看条款
移动互联网时代,App成了人们的必备工具。而用户在首次下载安装或更新一个App时,都要勾选同意一整页的隐私*策,点击“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和隐私*策”成为常规操作,不勾选便不能使用。据草莓派调研数据显示,47.4%受访网民偶尔会看App内的隐私条款,35.6%的人每次都会认真阅读条款,17.0%的人则从来不看,直接同意条款内容。
读取通话记录、访问联系人等是网民认为被App索权较严重的权限
手机上的APP通过收集个人信息,“窥探”用户的职业信息、个人爱好、消费习惯等,便可以向用户进行“精准”推送。据草莓派调研数据显示,读取通话记录(69.6%)、访问联系人(65.0%)、打开摄像头(61.2%)等权限是受访网民认为被App索权较严重的权限前三。
超九成受访网民使用App时能感知个人信息被泄露
信息技术革命方兴未艾,个人信息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所以个人信息被泄露和贩卖情况非常严重。据草莓派调研数据显示,47.6%网民在使用各类App时,经常能感受到个人信息被泄露,仅有6.6%的人没有感知或从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