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阿燃在看一本以古代为背景的小说,里面提到了主人公正常的一觉睡了七个时辰。乍一听好像没什么问题,我们现代人睡觉一般也是七八个小时,但其实放在古代可就大错特错了!
原因无他,我们都知道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可是古代的并没有“小时”,这一时间计量单位。他们用的是“时辰”。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有名字,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所以相对应现在的时间划分,一个时辰即两个小时。
划分成十二等分
而一炷香的时间其实有很多种说法,有半个小时,也有十五分钟,甚至一个小时。这种换算方式起源于僧人打坐,经过时间,演变成了各种不同的说法,和香自身的制作方法也有关系,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香在燃烧
另外还有一盏茶这样的计时方式,和一炷香有异曲同工之妙。是指一盏刚烧好的茶从滚烫,降温到可以入口,最后喝完的这一时间。一般为十分钟。但是因为季节不同,茶凉的时间也不同,所以冬天的“一盏茶”,实际上要比夏天的快一些。
茶碗
除此之外,古人为了得知时间,还发明了许多计时工具。比如日晷,铜壶滴漏等。
日晷
由图可知,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阳光照射圆盘中间的棍状物体产生的影子,来指出对应的时刻。“立竿见影”这一成语其实最初也是用来指这一工具的运作。
铜壶滴漏则是我们现在所称的“一刻钟”的来源。如图,这些像桶一样的其实是漏壶。漏壶的底部有个孔,壶中竖着一支带有96个刻度的箭,壶中装满水后,水从孔中一滴一滴往下漏,一天刚好漏完。后人计算过,漏完一刻需要的时间刚好是十五分钟。故而现在的十五分钟也称一刻钟。
所以其实古代的许多事物都与现代不同,我们要是想创作以古代为背景的作品,无论是电视剧、电影还是小说,都必须考证史实。这是对历史,观众、读者的,也是对作者自己的一种负责任的行为。而且考据的过程中也能够增长自己的见识,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