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松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吴勇未经读者阅读的习作,永远不能成为作品
TUhjnbcbe - 2024/2/23 15:07:00

吴勇,“童化作文”教学的倡导者,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南京晓庄学院外聘教授,获评“有重要影响的全国小学写作教学名师”,现任南京市江宁区教学研究室教研员,南京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人大复印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学》等杂志编委。出版《儿童写作论》《童化作文:浸润儿童心灵的作文教学》《吴勇教故事——小学故事性写作教学探索》《吴勇讲语用——小学功能性写作教学探索》《吴勇话知识——小学精准性写作教学探索》《吴勇用教材——小学教材类写作教学探索》《我让学生爱上了写作》《吴勇在训练——基于核心素养的“写作训练学”》等专著10部。

「吴勇观点」

“童化作文”的真义是基于交往视野中的习作教学。“童化”意味着“融化”“活化”“转化”“催化”“优化”。“童化作文”教学让习作与儿童的生存、生活、生命融为一体,成为一个精神成长的共同体;它引入儿童文化的“活水”,以激活教学素材中的儿童因子,从而与儿童的生活实现对接;它意在转化在教学和表达层面的儿童写作姿态;它注重的是“催化”儿童的写作兴趣到情趣,及至意识;它意在优化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关系转变为“对话”关系。

“童化作文”在习作教学方式上的童化,表现为从“教授”走向“经历”、从“析出”走向“融解”、从“写作”走向“交往”、从“预设”走向“生成”。

“童化作文”在儿童表达方式上的“童化”,表现为还原儿童作文的“本真主义”,即有具体的对象、明确的动机、适合的方式、真实的效果;营造儿童作文的“生命之境”,即分享生活的愉悦、倾诉心底的声音、展现童真的世界、演绎个性的自我;打造儿童作文的“对话之场”,即建立童心与世界的对话、个性与共性的对话、作者与读者的对话。

没有经过读者阅读的习作,永远不能成为作品,最多算是成品。

小学阶段所有的教学指导应当重在“养心”——以儿童作为主体,以儿童文化、儿童精神作为背景,注重“文心”的修炼和涵养,为培养未来有写作意识、写作责任的“写作人”做好积淀,打好底色。

包含自然心、自由心、自我心、丰富心、诚恳心、开阔心、思辨心、细腻心的“文心”,是最持久的写作指导。

化写作于儿童的生态是“童化作文”的基本策略,包括化写作于儿童的阅读、化写作于儿童的游戏、化写作于儿童的实践、化写作于儿童的梦想、化写作于儿童的体验、化写作于儿童的时尚。

习作教学以童年作为底色,以童心作为意蕴,儿童精神才会得以彰显,儿童灵*才会得以贮存。

习作教学不仅要激发儿童的写作兴趣,更要提升儿童的写作能力。

修改,在儿童的写作行为中属于“元认知”,直接锻炼着儿童对自身写作行为的反思和诊断能力。教师将习作修改权交给儿童,首先要儿童具备习作修改的技能和方法,且要儿童养成修改的习惯。

让儿童成为“言语医生”,应当成为习作教学的重要目标。

“童化作文”教学的母体是活动生活、游戏生活、童话生活三种习作生活。

缺乏交往功能的习作训练,更早地让写作与儿童生活交往相隔离,与儿童的心灵需求相隔离,让很多孩子在小学阶段就丧失了写作的兴趣和信心。

习作教材只是一个教学起点,与习作教学不是近在咫尺,而是天各一方。

习作教学最大的存在价值就是对在场的每个儿童的言语困境的“扶助”,而“扶助”不仅仅是精神层面的鼓励,更重要的是技术层面的指导。

一堂成功的习作教学课,首先是教师懂得适合文体的写作知识开发,善于在教学对话中进行鲜活的知识生成,让一切写作知识为儿童的习作困境而生,让一切写作知识促进习作目标的达成。

良好的习作教学应当引导儿童走出“公共生活”,走向属于自己的“放肆”“撒野”的独特生活。习作教学应该营造“安全感”,让每一个说真话、写真事的孩子得到应有的赏识和尊重。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为整个小学阶段各种类型的写作内容罗列出在各年级相对应的教学内容,这样“教”才能循序渐进,左右逢源,上下贯通。

1
查看完整版本: 吴勇未经读者阅读的习作,永远不能成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