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松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寒假作业告别写写抄抄多学劳动技能
TUhjnbcbe - 2024/3/12 16:19:00

本报记者龚洁芸

日记5篇、练字20页、完成《寒假生活》……这是以前假期作业绕不开的“老三样”。明起,本市中小学生将迎来寒假。记者了解到,孩子们的假期作业不再只是传统的做题、写日记,而是增加了体验式和个性化的新内容,包括德育类、实践类、亲情类、民俗类、见闻类、运动类等各类作业。作业接地气,年味儿也很足,还多了份人文关怀和社会实践。

从小报到完成“微报告”

曾几何时,几乎每个学生的寒假作业总少不了一张小报。但小报因为常由家长代劳,或是“模板在线”,多受诟病。记者发现,这些年来,小报渐渐淡出“作业群”,取而代之的是更注重孩子探索精神、培养综合能力的微报告。

返校日,杨浦小学三年级班主任邵敏媛给每个孩子发了一叠空白的A4纸。寒假里,学生们要完成为期7天的观察日记。邵敏媛仔细解释这份“微报告”的要求:“观察的对象可以是你感兴趣的动物或植物,也可以是你体验的一个实验,或是用7天时间连续完成一件事,也可以设计一份7天旅游线路,当然也可以是你学习一项运动技能的过程。”

“我们将在开学后收集优秀作品,装订成册,放在学校图书馆供学生们阅读。”邵敏媛还给孩子们带了两份模板:一份是图文并茂的美食家日记,另外一份是小猫观察日记,都由孩子自己设计完成,充满童趣,又有观察体验报告最基本的元素。邵敏媛说,这份观察日记可以跨学科,美术、语文、数学、英语、科技等知识都可涉及,也可以以小队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作为一次“社会实践”的初体验。

寻上海味道找温馨回忆

寒假还未开启,*浦区卢湾三中心小学的“小脚丫”们,已经在上海的标志性地标——人民英雄纪念塔、豫园、城隍庙留下研学的足迹。这个名为“小脚丫走进城市山林”的微旅行,成为孩子们寒假生活的第一项“作业”:打卡带有上海烙印的地标,了解背后的故事,品一品上海老城厢传统的大白兔奶糖、茴香豆和蝴蝶酥,寻上海味道,感受上海传统文化。

继“爸爸妈妈带我寻年味”,了解年俗;到去年的“爸爸妈妈带我回母校”,心存感恩;*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今年的寒假亲子作业是“爸爸妈妈带我找回忆”,聚焦温情。爸爸妈妈带孩子找一段过往的回忆,可以是父母相识时常去的地方,如喜欢去的公园、散步的小路;也可以是爸爸妈妈喜欢的运动,如打羽毛球、打乒乓;或是去一家喜欢的小吃店,尝尝难忘的小吃……用几句话记录这点滴回忆,拍下一张合影。校长吴蓉瑾说:“和睦的家庭氛围才会让孩子产生健康积极的情感,和爸爸妈妈一起回顾过往,也是帮爸爸妈妈回忆温情时刻,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假期实践“五育并举”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今年很多中小学将学会一到两项劳动技能放在“必选作业”中。

上海万科实验小学的同学拿到一张“劳动达人养成记”表格。孩子们可以选择当“小当家”,展现一天所做的多项家务劳动;也可以选择“一项家务技能”,如烧菜、做点心、洗衣服、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美化家庭环境等,展现自己在家务劳动中的一技之长。除了拍照,还要谈谈劳动之后的感想。

杨浦区少科站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劳动“比武”:剥毛豆、包馄饨、晾晒衬衫、床铺整理、垃圾分类,这些家务你会做吗?家里的水、电、煤费用怎么算……在少科站“节能小当家”家务秀寒假争擂活动现场,多名中小学生两人一组协作挑战节能本领和家务技能,还根据成绩赢得等级证书。

不少学校的校长认为,“五育并举”中的劳动教育,在假期是最好的实践机会。上海市杨浦区建设小学校长张丽芳说,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而言,让劳动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让他们在劳动教育中获得积极向上的品行,成为他们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

来源:解放日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寒假作业告别写写抄抄多学劳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