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来自北京多所学校的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齐声诵读《小英雄雨来》。(中国现代文学馆供图)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手稿。(中国现代文学馆供图)
“这21部当代文学中的经典,可以说是凝聚了我们的记忆,包含着、书写着我们共和国精神力量的重要作品。这些作品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可能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些作品是当初的作家们一个字一个字用笔和纸写出来的,是有手稿的。我想我们以此来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同时也是对我们每个人的记忆和每个人精神成长的一次重温。”
11月16日,“初心与手迹——中国当代文学红色经典融媒诵读会”活动现场,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向记者讲述了此次活动的“初心”。
诵读活动基于中国现代文学馆今年9月举办的以“初心与手迹”为主题的“馆藏红色经典手稿大展”展开,诵读和展出的作品包括《上甘岭》《保卫延安》《青春之歌》《红岩》《小兵张嘎》《天山牧歌》《野火春风斗古城》《红旗谱》等21部具有文学史价值、历史意义与时代精神高度的红色手稿。
讲述背后的故事
当天的活动邀请到了《清江壮歌》作者马识途的外孙女安海涛、《上甘岭》编剧林杉的女儿李梅、《玉门诗抄》作者李季之子李江夏等作者亲属,及著名作家李洱、著名雕塑家李象群等业界专家进行诵读、点评、访谈,在还原作品诞生时代语境的同时,赋予作品新的解读。活动全程在网络上进行了直播。
“为了发挥我们的馆藏优势,从去年开始我们就计划举办一个以红色经典手稿为主题的展览。最初选择了部手稿,后来经过精挑细选确定了21部。我们选择的标准是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历史价值,又影响了一代代读者的红色经典手稿,其中不少展品是自中国现代文学馆年成立以来首次与读者见面。”中国现代文学馆保管收藏部副主任慕津峰介绍道。
70年在历史长河中或许只是弹指一瞬,但那些在重要历史转折中写就的宏大叙事,一定会在民族精神图谱上留下深深的烙印。江姐、林道静、周大勇、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等形象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这些文学经典犹如鼓舞斗志、蓬勃激昂的华彩乐章,在浩瀚的历史时空中回荡。此次活动能够让观展的人们重温一段段红色历史与革命往事,引领读者深刻感受到作家创作红色文学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进一步了解珍贵手稿背后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细看《李自成》手稿,我们可以发现“李自成进北京”的标题下,第一章第一节“李自成驻跸阜成门外”正文中,有多处修改,“申时刚过”被改为“刚交申时不久”,“有泉水、池沼的地方”在“的”字前增加了“和清溪奔流”……修改的痕迹反映出作者姚雪垠在文字细微之处的讲究。
除此以外,能从手稿中解读出的信息还有很多。“通过研究馆藏的《青春之歌》手稿,我们发现林道静颓废、犹疑、压抑、痛苦的‘负情感’在出版之后弱化了,革命意识更加坚定。这反映出作者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创作变化和当时的文学和历史思潮。”中国现代文学馆副研究员张元珂介绍说,“《红岩》手稿是典型的集体创作,上面的笔迹很多,经过一遍一遍的修改,国民党反动派的残忍和阴暗更加突出,江姐的英雄形象更加高大,典型化的文学手法尽显。”
回望是为了不要遗忘
“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此次活动力图通过带领读者重温这些红色经典的手稿,令广大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初心与梦想。
李敬泽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共和国走过了波澜壮阔的70年,中国当代文学也走过了70年。这70年来,我们的作家是和我们的国家、人民一路走来的,他们写了很多作品,这些作品中优秀的会永久地留在我们民族史上,也留在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记忆里。这些优秀作品不仅仅是摆在那里的一本本书,作品中的形象、情感、道理可以说是从精神上养育了我们。所以我觉得在这样的时刻,中国现代文学馆把馆藏21部红色经典作品的手稿拿出来向观众展示,像今天以朗读的形式让更多的朋友来看、来重温,通过这种重温,我们也是重新回到、重新记住、重新领会我们共和国的初心,我们中国当代文学的初心,我们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并且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事业的初心。”
当然,作为经典文学作品,这21部红色经典手稿的集中展示对于当下文学创作者也颇具意义。电影《上甘岭》编剧林杉的女儿、中国作协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李梅表示,参加此次活动对她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收获。“在准备发言稿的时候我又重新翻看了父亲当年创作《上甘岭》时候的心得体会,我觉得当时的很多创作经验到今天也没有过时。我父亲在写创作体会的时候,起的标题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深入生活,深入深入再深入》——这也是我想对今天的文学创作者说的话。”
同样作为作家的后代,《三家巷》作者欧阳山的外孙女田海蓝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感动:“这个活动非常好,它让我们年轻人明白了不但革命是不容易的,写革命文学史的作家也是很不容易的,他们能把这段历史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下来以飨读者,来教育我们一代代的青少年,这是功在千秋的大事。”
让英雄指引方向
“像《青春之歌》《创业史》《红旗谱》等作品,都是我儿时就读过的。那个时候也没有绘本,我只能抱着一本被很多人翻旧了的书似懂非懂地读着,但也正是这些作品成为了我精神的根底,所以它们对我来说都非常宝贵。”李敬泽的另一个身份是作家,他说,“今天展出的这些作品尽管都写于数十年前,但经历了这么长的岁月,我依然相信作品中蕴藏的精神和其自身的艺术魅力没有过时。虽说经典永流传,但是需要我们怀着珍爱的心一代一代传下去,需要一代一代的读者去阅读、体会。我一直认为经典不仅仅是一种评价,经典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整套的文化机制,我们要努力让我们认为好的东西一直流传下去,并且在流传过程中让它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力。所以我们很愿意向年轻人介绍这些作品。”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张慧瑜同样希望此次活动能够帮助青年人理解并珍视我们自己的精神食粮。“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很喜欢看外国大片、好莱坞电影,很熟悉漫威英雄、美国队长,但平原游击队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的英雄。《平原游击队》是根据真实人物和事件改编出来的,是有血有肉的真英雄。由郭振清扮演的李向阳形象鲜活,勇敢又足智多谋,遇到困难和挫折从不慌乱,这都是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的。像平原游击队这样的形象就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去塑造一个个更让我们青年观众理解和接受的‘中国队长’。”
曾在辽宁省鞍山行政学院任教的田海蓝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加重视红色经典对年轻人的教化作用。她说:“在当今时代,经济发展是很重要,但文学这个精神食粮也是必不可少的。今天的活动就是引导年轻人对历史、对传统、对革命产生思考,进而坚定他们的文化自信。更重要的是,没有比较,年轻人就不会知道今天的好日子是流血牺牲换来的,希望这个活动成为一个传统,让我们的后代不要迷失了方向。”
据悉,21部红色经典手稿的展览将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持续展出到明年春节前,该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并有计划在明年进行全国巡展。(记者齐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