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松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济南外国语副校长分享阅读心得书非买不能
TUhjnbcbe - 2024/8/15 6:07:00
大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读书、买书这么多年,我已经成了人们眼中不折不扣的“书虫子”。回顾买书的经历,感慨颇多。记得小学时候买的第一本书是《高山下的花环》,很喜欢靳开来这个人物,觉得他活得很洒脱。后来又买过李存葆的《山中那十九座坟茔》,对于文革的痛恨自此开始。

初中就开始住校,周末有时候不回家,到镇上的书店去买过《少数民族中篇小说选》和《小说选》等。父亲中午来送饭的时候让父亲捎回家,看着厚厚的小说,父亲问:“有用吗?”我没说话。那时就觉得买书未必一定有用才买。

高中最大的嗜好就是逛书店。那时候喜欢在扉页上写下买书的时间和地点,那时买到的书大多是外国文学名著,就是后来所谓的网格本,当时并没想到要搜集这一类图书,只是喜欢。记得有一次和同学去书店,发现一本《百年孤独》,是他先看到的,被他买走了,心中一直遗憾不已。多年后再去逛这家书店,书架上就只剩下教辅资料了。高中是喜欢诗的年龄,记得人文出版社出过一套世界名人诗选,没钱买,是找班主任借的钱。

上大学后,所有的零用钱都用来买书了。买书的范围很广泛,但很少买生物专业方面的书,尽管大学里学的是生物学。袁枚说过:“书非借不能读也”,我却是“书非买不能读也”。看到好书,总想买下来,慢慢看。买过很多,也读了很多,业余时间几乎全用在读书上了。从新华书店买过,从门口小摊上买过,走在路上,只要看到卖书的,总要驻足观望一会,见到自己喜欢的就买下来,每次总像淘到宝贝一样十分高兴。

记得在书摊上买过一本《圣经》,认真研读过《新约全书》。后来每到一地,总要到当地的教堂去看看。在学校门口的书店里买过一本贡布里希的《艺术发展史》,滋生了对建筑的兴趣,到青岛去实习的时候专门到青岛市政府和教堂去看那里的建筑。记得是一个周日的中午,等我们跑到教堂门口的时候,弥撒已经结束,神父正要关门,我们央求神父放我们进去看看。进到教堂里,看到哥特式建筑那高高的穹顶和彩绘的玻璃,心中甚是震撼。

还在门口小摊上买过丹纳的《艺术哲学》,对傅雷佩服得五体投地,连着买了《约翰克利斯朵夫》《巨人三传》等。初中有一位同学没有考上大学,但上进心很强,我就把《约翰克利斯朵夫》送给他,鼓励他。我又买了一套,被后来的学生要走了。后来还买过《西方哲学史》《世界史》《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等。

大学四年,晚自习基本上都是到文史楼去看书,周围都是陌生的面孔,大家都在安静地看书,那感觉非常好。这个时候小说看得少了,买的也少,更多的是哲学、历史方面的著作。常去的书店是泉城路新华书店和东图,定期去转,对书店里图书的位置都很熟悉,甚至到了什么时候更换了新书都一清二楚。

大四快毕业时我们到东营一中去实习,一个半月。在极度寂寞的情况下,我让去市里的同学捎来一套《悲惨世界》,整个实习期间就靠这五本书了。记得有一天晚上,大家都在备课,我回宿舍拿东西,发现有一个同学在听郑智化《生日》那首歌,一遍一遍地放,却没有开灯。我问他怎么了,他说今天是他的生日。看着他那孤独伤心的样子,我送给了他一本泰戈尔的《飞鸟集》,希望能够给他带来一点阳光。那是泰戈尔的一套小书中的一本,以后再也没有买到。

大学毕业以后,自己有了工资,买书就硬气了许多。课余时间还是逛书店,买书、看书为主。这时候买书的地方就多了,自然首先是泉城路新华书店和东图,但这两家书店不打折,反倒买的少了。经常去的是英雄山文化市场、泉城路的三联书店、济大路的致远书店,还有泉城路的爱书人。去英雄山文化市场主要买两类书,一类是商务印书馆出的《汉译学术名著》,一类是中华书局出的《二十四史》。

到目前为止,《二十四史》我已经凑齐了,但看得很少,看过《史记》《汉书》和《三国志》,当然主要看的是《传》,往往为那时候士大夫的风采所折服。《汉译学术名著》也凑了不少,主要是自己感兴趣的历史和哲学方面的居多,因为是学术著作,内容晦涩一些。记得小时候看过张承志的《黑骏马》,当时就傻掉了,原来还会有这样的人生、这样的“爱情”!以至于当我从老泉城路爱书人音像店看到张承志的选集——一套四本,长篇一、短篇一、散文一、诗歌一——那种狂喜的心情,无以言表,当即买下,爱不释手。从中又看到了《心灵史》《西省暗杀考》和《北方的河》。这是买张承志的书的开始,以后只要看到有张承志的书就买,现在已经攒了十几本了。实际上张承志的文风很艰涩,如果你不能深入他的内心是很难读懂他的文章的。记得一位回民的同事告诉我,张承志所描述的回民其实是比较忍隐、沉默且坚韧的一支,张承志本人就是一个有点阴郁的人,她说有一次在书店签名售书的时候见过他,一个人坐在桌子后面,不笑,沉着脸,有点寂寞。但这并不影响我对他的崇拜。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陆建东先生写的《陈寅恪先生最后二十年》,被陈先生的人格和学识所感动,便非常留心市面上关于陈先生的书。后来从《读书》杂志上看到三联书店将出《陈寅恪集》,每次逛书店的时候都非常留意有没有陈先生的书。那时爱人在山师读研究生,我们就住在山师,致远书店因济大路店泡水了,也搬到了山师旁边,我们就每天晚上到致远书店去看书,顺便看一下有没有陈先生的书。

终于有一天看到了《柳如是别传》,一套三大本,那个欣喜若狂啊,当即就要掏钱买下,可是由于出来带的钱不多,我要马上回家拿钱,被爱人痛骂一顿,说,不买这书就活不了了吗?等下次到英雄山去看看有没有打折的再说。我只好作罢,但心痒难耐,把这三本书在手里摩挲了半天不忍放下。后来到英雄山文化市场,果然有,而且是正版,还打折。我就买了回来。《柳如是别传》是《陈寅恪集》中的一种,以后,我陆续买全了《陈寅恪集》。后来也是只要见到与陈先生有关的书,我都买,陆陆续续买了二十几本。读陈先生的文章,不仅是对陈先生的学识和人格的叹服,还被他和弟子们的友情深深感动,那种惺惺相惜的师生之情,似乎已臻绝唱。

自从能从当当网买书以后,已经很少从书店里买书了,但仍时时去逛逛书店,主要了解一下近期都出了一些什么书,看到有自己喜欢的,就回来从当当网上买。没有办法,网店折扣多,便宜,实体店很少打折。也许正是连我这样的人都很少从书店买书,书店的生意才不好做,纷纷倒闭了。前些日子从报纸上得知三联书店倒闭的消息,心中很是惋惜。

三联书店最初在文化东路与山大路交叉口的路北一家银行的地下,那时候隔得远,很少去。后来搬到了珍珠泉门口,离得近了,我就经常去逛逛,记得我现在手头的《新世纪万有文库》和徐复观的书,就是在那里买的。还有一本《思想者说》也是在三联买的,记得其中有一篇文章是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台湾作家梁治平写的,还推荐了一本书叫《柏拉图的天空》,一直没有买到。我是三联书店的忠实会员。三联的书品位都很高,三联书店还经常主办一些读书活动,请一些名人来进行座谈。后来书店搬走了,那里变成了银行。我是从查号台查到三联书店搬到了数码港,我去了几次,整个书店的格局变了,感觉不是太好。再后来三联书店又搬到了泉乐坊,越发没落了,书放的很乱,更新的也很少,来逛的人也很少,倒闭就成了自然的了。

在目前浮躁的风气下,想保持一种较高的品位是很难的。和三联书店同病相怜的还有致远书店。致远书店也是以经营文史哲为主的书店。我从致远书店买到很多书,有影印出版的《诸子百家》《文选》等。记得有一次看到文汇出版社的《笔会文萃》,很喜欢,后来了解到每年文汇出版社都会出一本这样的笔会文萃,而且是每年五月份出,这样我就有了一份牵挂,每到春天我都会到书店来看,新的笔会文萃出了没有。

记得有一年是七月份才出,我差点给出版社打电话问还出不出。目前出过的笔会文萃除了最初的几年我没有买到外基本上都全了。每一年笔会文萃的书名都非常有意思,像《你要爱你的寂寞》《每次醒来,你都不在》《哎呀斑鸠》等,由不得你不买来读,而且一读就放不下了。致远书店里工作人员流动性很大,但有一位员工一直守在书店里,开始还很年轻,后来头发慢慢少了。我之所以注意他,是因为他开始留着和我一样的唇髭。有一天我问他,人家都走了,为什么你还守在这里?他说,想趁年轻时多读点书,充实一下自己。真是很难得。每次见到他,他不是在读书就是在和顾客聊天,聊的都是一些比较高雅的事情。再后来致远书店也搬走了,不知道搬到哪里去了,查也没有查到。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逛到经三路上的古旧书店,没想到在老城区的深处竟然藏着这样一个好地方。也许正是因为在老城区深处才会找得到这样的地方吧。其实只有临街的平房,书摆得满满的,多是文史类的,有中华书局的,有岳麓书社的,有中州书社的,从出版社就可以看出经营的范围。其时在店面的旁边有一间凹进去的房子,卖的都是线装的旧书,中间坐一长髯老者,仙风道骨的样子。我从这个书店买到十几册诸子百家的影印本,一本本小薄册,竖排。还买到最初出的一套《学林漫录》,当时只出到12册,就不再出了,最近又开始出版,已经出到十八册了,都是文史方面大家写的文章,类似刊物的样子,只是不定期出。至于线装的旧书,也只是隔函看看,买是买不起的。后来,忘记是什么时候了古旧书店搬到了山师门口致远书店的旁边。地方是繁华了,但想买的书已经买不到了。再后来又搬走了,说是搬到了山大门口,我去过一次,越发贵族了。

在教辅资料铺天盖地而来的今天,英雄山文化市场还有一家书店恪守着不卖教辅资料——也许是唯一的一家,那就是新三联书社,主要经营旧书,老板老王从各旧书摊上收来旧书,整理好以后,再卖出去。王老板信佛,店里常年放着佛教音乐,声音不大,但足以使进来的人明心静气。

每次去英雄山都要到这家书店来逛逛,有时和老板聊几句版本的话题,有事翻翻旧书。我从他这里淘到不少好书,有些书已经绝版了,像柏杨先生早先出的西窗随笔系列,10本一套,我是分两次凑齐的。还买到一套丘吉尔的《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24册。还买到唐人的《金陵春梦》一套7本,一套老版11册的《莎士比亚全集》。就是从这里开始搜集“外国文学名著从书”,俗称“网格本”的,加上以前买的,我现在已经凑了近五十本了。有资料说这一套书共出了一百四十多种,全中国拥有全套的不超过三个人,看来我是收不全了。

有时到外地出差,没事的时候也喜欢到当地的书店去逛逛,当然主要是看,很少买,一是因为大多数的书回来都可以买到,二是书太沉,不好带。遗憾的是去台北那一次,因为时间仓促竟来不及去逛逛台北的书店。回父母家,也喜欢带女儿和外甥到书店去转转,买几本他们喜欢的书送给他们作为礼物。就是和朋友交往,送给他们孩子的礼物也大多是书,觉得没有什么比书更值得送人的礼物了。

人生的路很长,陪伴我的应该就是买书、读书和买到好书、读到好书的快乐心情。有了这样的好心情,就足够了。(姜明,济南外国语学校副校长、高中部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济南市优秀教师)

编辑:韩璐莹

1
查看完整版本: 济南外国语副校长分享阅读心得书非买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