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刘玮广西师大出版社收录于话题#广西师大出版社13#编辑说6#文创2
给书包上书皮这件事好像还要追溯到小学,作为小学生的你郑重地把语数外课本包上书皮。长大后,做这件事的人逐渐变少。
而在日本逛书店,结账时店员会亲切地问你,要不要包上书皮呢?然后你看着他熟练地把书皮包好,把书装进纸袋恭恭敬敬递给你,这是你与书相遇的最后一个工序,也是作为买书人最暖心的一刻。
今天的“编辑说”我们邀请到小阅读·经典系列的责任编辑刘玮来聊聊,她为何会选择传统的“包书皮”作为一套书附加的图书文创,“包书皮”对于读书人来说又暗藏着何种情愫。
(文末有视频彩蛋~)
-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值班编辑刘玮,想跟大家聊聊关于图书文创这件事。做件亮眼的外衣,让书也年轻起来
买书附送赠品,在中国是这个世纪以来才兴起的事。在我的记忆中,最早是年译林出版社出版的一本黄封皮的小说,名字叫《芒果街上的小屋》,封面是一个长卷发小女孩,随书赠送一个巴掌大的小笔记本。这本小书在那几年风靡一时,带动了那几年的外国青春文学热潮。
那几年,也是时尚期刊比拼赠品的年代。我的记忆中,一本价值20元的时尚杂志送过兰蔻睫毛膏、一顶估价40左右的大檐草帽。彼时我还在社科文献出版社做版权,对书籍进行年轻化的包装,还没有成为业界的共识,更不要说花里胡哨的“赠品”。我的总编说他最理想的书封是白纸上印黑字,我深以为然。
虽说如此,中国的图书市场再也回不到从前了。图书不再单纯是“书”,越来越成为一件“商品”。
年轻亮眼的装帧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前期内容辛辛苦苦做了几年,总不能在最后环节功亏一篑,让一切努力付诸东流吧?封面就是书的脸,过去只有时尚杂志对封面无比重视,渐渐这在书籍出版界也成为共识。
书的本质是“白纸上印黑字”,做工精美,装帧精致,这都属于它的“附加价值”。如果追溯几千年前的书籍形式,你会发现许多在仓库里独自发霉的书,在那时候也是多么珍贵的奢侈品。这就是“知识大爆炸”带来的进化论吧。
包上书皮的书,是珍重收藏的宝贝
图书界所谓的“进化”是什么呢?“真理越辩越明”固然是一方面,“知识商品化”也是难以避免的动向。从诞生开始,出版就带有两重属性,它是传承知识的行为,也是商业行为。每个新编辑入行的时候都在被念叨“出版要兼顾社会效应和市场效应”。这可不是说着玩儿的哦。
所以我得坦白承认,为“小阅读·经典”做书皮儿作赠品,不折不扣是一种商业行为,为了让这批书多卖出去几套。
另一方面,对由日本人带来的书籍届的“过度装帧”,我和许多人一样,又爱又恨。谁不想在生活中用上便宜又高颜值的东西呢?但是,一本书,算上腰封三层封面,裹了又裹,有必要吗?少砍几棵树保护森林不也挺好吗?同样,卖书附送赠品,是不是对自己的书太没信心了?为了赠品买书的人能认真读书吗?
相信很多编辑和我一样一边怀着这样的疑问,一边在各大渠道的推动下做起了赠品。这些年来图书界流行的赠品五花八门:笔记本,对出版社来说轻车熟路,印刷方便;帆布袋,深受文艺青年喜欢,可以印宣传logo;徽章,看起来很贵,适合IP衍生……再有什么,你只要敢想,上淘宝都可以给你做出来(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可不是说着玩儿的)。
不过,如果非要做一个赠品,那我还是会选择书皮儿。
去日本逛书店,结账时店员亲切地问你,要不要包上书皮呢?然后你看着她熟练地把书皮包好,把书装进纸袋恭恭敬敬递给你,那是作为买书人最暖心的一刻。
被包上书皮的书,完成了从“书店商品”变成你的“私有物”的一刻。套上书皮后,书看起来都一样,都是被珍重收藏的宝贝,躺在你的包里。就跟你的内衣一定会好好收纳在抽屉里一样。
每个书店赠送的书皮都会印上他们自己的logo。分店地址、联系电话,一个不少,但这种低调的宣传从不令人生厌(毕竟人家给了你这么贴心的服务)。书皮尺寸统一,可以反复使用。更重要的是,几年以后,等书皮表面已经满是污渍,从折痕处裂开,你把书皮剥落,惊喜地发现那本书依然和你从书店拿回来时一样新,心中不禁油然升起对书皮的感谢之心。
一张薄薄的书皮,蕴含的是对书的恭敬爱护之心。包书皮这个动作,由出版社、书店、读者共同完成。珍惜上一道工序的劳动成果,尊重知识,爱惜物件,是我们图书业界所有美好品质的体现。
在与书的信任中,擦出耀眼的火花
书皮是纸书的衍生品,包上书皮的书,是被珍惜的。在电子化的时代,捧着包上书皮的书的人,一定是把读书当成一件正经事儿。
图书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它是有形的,但散布的却是无形的价值。在电子化的时代,我们为什么仍然需要纸书呢?
在几年前,目之所及媒体都在讨论纸书是否会消亡。有那么一段时间,出版业也笼罩在悲观氛围内。
我虽然爱读书,工作是做书,但算不上爱藏书,所以不抗拒电子书,但用了半年kindle以后,我更加相信,纸书并不会死亡。在某些使用感受上,电子书是无法取代纸书的。
我的kindle里至少藏有60本以上的书,其中全部从头到尾看完的,不超过10本。有很多是开了个头,就再也没看下去的。因为知道这本书会永远待在kindle里,所以永远不会急着看。
电子书在你开始看的时候不知道厚薄,失去了手感,你永远不会有沉甸甸的感觉:“这本书我还没读完,哪天要把它读下去。”纸书则用它本身的厚度让你惦念。
电子书让读书的过程变得急躁、不耐心。这一点很难解释,或许应该归结为人拥有五感,唯有实在的能接触到的东西才能给予他信任感。在这个信任感中,这本书才能真正走进这个人的内心。
看似门槛高、价格贵、不便携带、保养麻烦的纸书,在实际功效上,可能比轻便便宜的电子书要好几倍,这是不是有趣的悖论?因为读书这件事,从来不完全是购买一件商品。读书人也不单纯是商品使用者。读书就是一件有门槛的事,是一件主动选择的事。当你抬起头来,在密密麻麻麻的书架上你的视线投向这一本书,那就是作者、编辑、设计、印刷工人为你准备好的惊喜,等候多时了。你取下这本书,拿去收银台,店员为你包上书皮,这是你们的相遇的最后一道工序。
图片来自网络截图“从此以后,这本书属于你啰,但是,你们能擦出多耀眼的火花,还要看你自己啰!”
这些细微的区别,不是读书的人,恐怕还真是很难体会。所以,如果我在大街上看到你捧着带书皮的书,一定会投以赞赏的目光:还真是位读书人哪!
最后的彩蛋!编辑老师教你如何包书~
买小阅读·经典系列赠包书皮活动,已在以下网店和实体店展开:
厦门外图书城(厦门湖滨南路号)
独秀书房旗舰店(桂林五里店路9号)
钟书阁上海芮欧店(上海南京西路号)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有赞店铺
小阅读Random有赞店铺
豆瓣书店天猫店
欢迎其他网店和实体店跟我们联系,把这份温暖传递给更多读者。
联系人:陶老师,。
阅读更多编辑们的故事
“编辑说”是我们开设的一档原创专栏,在这里你会读到编辑们自己的文字,收获每本书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原标题:《“给书包上书皮”是一种郑重对待纸质书的仪式丨编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