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新学年伊始,又有一批适龄孩子升入小学,正式开始自己的学习生涯。幼小衔接是家长热议的一件事,如何让孩子平稳、甚至高效通过幼小衔接期呢?
一位小学校长总结,进入小学的孩子,能够平稳度过幼小衔接期,重点不是孩子在进入小学前学了多少知识,而是孩子有没有经过一个学习准备期,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品质。
良好的学习习惯、品质包括什么呢?
专注力——在有限时间里做好一件事。
“专注”不仅关乎时间,更需要在有限时间段中提升效率。孩子的专注力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后天日复一日的坚持培养出来的。
生活处处是早教,游戏也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孩子专注于某一种游戏,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就是不要打扰他,他玩一个玩具,甚至一片叶子的时候,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孩子玩得如此开心,以至于不像在学习。其实孩子的专注力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升的。
再比如孩子拿着一个拖把,在家里非常认真地学着父母拖地的样子,挥舞着拖把,那是孩子对拖地产生的极大的兴趣。家长不要去粗暴的抢夺拖把、打断孩子,这就是保护孩子的专注力。
有趣好玩的剪纸也能培养孩子专注力,剪纸的过程中,主动探索,手眼协调、想象力。类似这样锻炼专注力的游戏还有很多,平时家长和孩子多玩,能够很好的锻炼孩子的专注力。
除过游戏,家长尽量家少对孩子唠叨和训斥的次数,让孩子感觉到他是时间的主人。
风说:专注就是不去拖延任何事情,想到的事情,需要立马去做就立马做。一些事情不能立马做的,也要记录下来。引导孩子学会记录,时间长了就会发现做事的效率大大提高,安排的事情能完成,没有安排的事情也能及时想起来来,做事有条理。
运动对孩子专注力的提高也非常有帮助,通过跳绳、拍球等运动改造孩子的大脑。跳绳、拍球是一个协调性的练习,通过运动可以改造孩子的脑垂体,对孩子的思维训练是很有帮助的。
专业从事幼儿教育的专业人士认为:现在的孩子不缺少在艺术方面的特长,但是缺少阅读、运动量不足、自我管理能力弱,自律性也比较缺乏的,家长注重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就能够锻炼了孩子的专注力,这些都是在锻炼孩子的学习品质,形成足够的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孩子不守规矩是因为为数不少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忽略了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心理规律。孩子对自己应尽的职责也没有形成概念。比如对年长一辈人常提到的孝顺、养老等等没有清楚的意识,在新生代子女较少的家庭中,子女尽责的教育不断被淡化,即使是现在二胎、多胎家庭中,对孩子健康的心理成长也常有家长忽视。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培养孩子规则意识,“规则和爱”两者缺一不可。有规则缺少爱,孩子性格常表现出冷漠。只有规则,还常用攻击性的语言对待孩子,孩子就会变的冷漠、叛逆、暴力。只有爱没有规则,其实就是溺爱,孩子会变的任性、霸道、恣意妄为,没有规则。没有爱,也没有规则,徒留对孩子的控制,亲子关系将会变得异常痛苦。
为了培养孩子幼小衔接期的平稳过渡,就要尽早培养孩子健康的作息时间,和进入小学后的时间表相适应。这个需要家长为孩子制定一张作息时间表,什么时间睡觉什么时间出门玩,什么时间是亲子游戏,以及阅读时间都要进计划表。这张表更多是约束家长,让家长知道每天如何安排孩子的时间,让孩子作息时间和上小学后的时间表一致。同时引导孩子学会整理自己个人物品,等上学之后,就能够学会在下课后整理自己桌面上的物品,提前下节课书本、用品,喝水,上厕所。
引导孩子交流沟通能力。
在家庭教育中,引导孩子交流能力,一种是激发,为孩子创造机会去练习沟通,比如给孩子看他们最喜欢的东西,并鼓励他们索要,引导孩子自主交流的机会。当和孩子交流的时候,要多给予孩子表扬和鼓励。另一种是示范,家长通过自己示范沟通技巧,引导孩子也学着去模仿。当孩子正确模仿时,积极地对孩子的行为表示鼓励。家长应当鼓励孩子把每天做过的事及时说出来,构建良好的亲子交流习惯。同时引导孩子学会和同学的沟通能力,日常可以通过电子媒介引导孩子和朋友互相问候,交流心得体会。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如何和同学相处。
家长的作用。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的家庭教育不能缺。孩子学会的每一种能力都不是速成的,需要日复一日的长期积累实践,家庭教育也是孩子能力成长的重要场所。给孩子一碗水,家长自己要有一桶水为了跟得上孩子成长的步伐,家长也需要自我成长。
结语:幼小衔接,需要的很多能力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形成的,需要家长尽早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用正确的言语,行为去影响、引导孩子的成长。
——END——
我是为娃学画,我始终坚信初生的婴儿好似一张白纸,一方未开垦的沃土,父母唯有勤练“画工”,才能为娃画出一条人生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