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司马迁所著《史记》记载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长达三千年左右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到底该如何真正读懂史记呢?读史记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一:为何读《史记》?
繁杂尘世物欲横流,曾沉迷于游戏,神形颓废,曾沉迷于炒股,身家所剩无几,初读《史记》只想提升见闻明己智慧
二:不读《史记》不知自己多没文化
求学十余载,读《史记》方知自己有多没文化,文言文拮据聱牙晦涩难懂,好在有白话翻译,也能读得下去,但生僻字之多,简直让人癫狂,在司马相如列传中有一篇《子虚赋》,可以说是颠覆了我的人生观,几乎一半的字不认得,一直在查字典,头皮都要炸裂了………
也许这就是读书史为什么能让人明智一来的确认识了许多字,可不就是明智了嘛,
二来读史记教会我的第一课就是人要有自知之明,整天张牙舞爪,呜呜渣渣,认得几个字?三:贵在坚持
生僻字的难题,只要一个字一个字查,总会有查完的时候,所以要贵在坚持,
这是史记给我上的第二课,遇到难题,要迎难而上,不可退却,更要有恒心,有耐性。最终我几乎每个不怎么熟悉的字都去查了一遍…四:培养爱好摒弃恶习
对于初读者,史记最吸引人的莫过其丰富生动的历史故事,几千年历史是串联起来的,这就如同看电视剧一样,看了这篇就激发人看的兴趣,每日读一篇到两篇节假日多读几篇,一共10篇读完差不多2-个月,这就很好的培养了自身读书的爱好,当人有了读书的爱好,诸如看肥皂剧,痴迷游戏这些不良嗜好自然而然就没什么精力去沉迷了
这是史记给我上的第三课,原来读书是这样养成的…恶习是这样摆脱的………四:读了忘读一遍是不够的
读书最大的难题就是读了就忘记了,尤其是50多万字的史记,辛辛苦苦花了2个月读完,开始还挺有成就感,实际上很多故事内容都忘记了,这相当于没读,没办法我只能再去读一遍,而且我给自己又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抄写一遍我在抄的过程中的确记得印象更为深刻了所以目前我正在坚持做这件事
这是史记给我上的第四课,读书读一遍是不够的,也许边读边写才能记得更加深刻,读书不应该有功利心,不在于多久读完,在于真正记住和领会好脑袋不如烂笔头……五:见之越深,越感无知
第一遍读的是文言文+译文,现代人白话翻译的,在读写的过程中,我就在想既然都下这么大功夫了,应该更深入了解这些文言文的意思,于是我又搞了一套三家注版本的,一看妈呀,我直接就懵了这简直就是文言文解释文言文,难上加难呀,就好比想认识一个英文单词,用另外十几个也不认识的英文单词去解释我只能再一次边读边写边上网查但发现真的是这三家注内容和知识比史记白话文延伸了好几倍,我也更明白了一个道理,研究越深才知道自己多么的无知,现在细细研读一篇要比以前花上数十倍的时间和精力
这是史记给我上的第五课读书如果只服于表面,全然不会深知其道理,和隐藏内容只有深入在深入的去研读方知其奥妙……六:钉子精神
如果说读史记有什么心得,也许并不只是书内容的理解,更在于读书和求知的过程,绝对不敢说自己有多懂史记,名家大家多如牛毛,我天资愚笨,只有用这些最原始的办法去钻研其中的内容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这是读史记给我上的第六课读书不在于多聪慧,在于雷锋的那种钉子精神不懂就查直到慢慢全都搞懂七:读和写
古代人写文章动辄洋洋洒洒几千字上万字,抑或是下笔如神,分分钟做一篇文章纠其根源,在于古人读书那是下了功夫的,其实不能说是读,古人是背书,一字不差,甚至倒背如流,并逐字逐句去领悟最终化为自己知识,如此才有了下笔如有神的基础,司马迁的史记能写成千古绝唱,正是在于自己真正下功夫去研读史料,
这是读史记给我上的第七课,既要有读书吸收的过程更要有写作输出的过程这也是检验自己读书是否吸收的一种方法。八:串联阅读任重道远
《史记》的内容串联了太多的内容,夏商周要参读《尚书》春秋战国要参读《左传》《战国策》《资治通鉴》汉代要参读《汉书》《后汉书》………我只读得其中千牛一毛,只能感慨中华历史真是博大精深,研读历史任重而道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坚持不懈,才是不二之法…
结语:
如果说研读史记有什么心得,也许就是史记给我上了这七课以后随着更为深入的了解,定会有更多心得,绝不是炫耀自己读书多努力,实在过于愚笨;只想分享自己读史记遇到的一些难点和解决方法,也许你也是曾经迷茫和颓废过的人,也许史记也会成为你人生路上的指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