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教学现状
(一)教师片面理解朗读教学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语文教师大多是通过朗读来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从而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在教学当中并没有认知到朗读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关键作用。
(二)学生随意进行朗读现状
朗读教学的真正目的是通过朗读教学的模式,带领学生理解所朗读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在创作时的情感。并且在教学任务中就有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先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课文朗读在学生的理解中,只是作为一个形式的存在,并没有实际的意义。
(三)教学体系引导错误模式
在当下的教学模式当中,由于教育系统普遍过于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朗读能力的感情培养就被无视了。
二、朗读教学在小学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理解能力的提高
学生只有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了解和熟悉感性元素后,才能够充分结合自身的语言背景和经验,并将这些经验融入文章的整体把握中,因此学生在反复朗读过程中,能够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背景经验,并从中激发出思考的欲望和热情,从而提高自身的语言洞察能力和透视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阅读方面有较差的稳定性,而朗读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加强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和理解,也更加容易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感悟课文中的思想感情。
(二)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
朗读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从朗读中认识和品味到语言的魅力。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加入朗读教学能够让学生融入课文角色中,在故事中体会到学习甚至人生的哲理,教师在教学时加强朗读教学,能够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细细品味文中情感,甚至能够解决一些朗读时无法理解的问题,在朗读课文时不断了解原因和解决问题都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为重要的途径
(一)语音规范,离不开朗读
从音韵教学表层看,朗读有利于规范字音。对一篇课文进行多次朗读能够形成基础的口腔记忆。教师通过朗读把正确的语音读法传递给学生,学生在朗读中暴露的问题,教师给予纠正,学生再朗读强化,这样就达成了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循环过程,尤其是对一些在古代和现代汉语中读音不同的字。正确朗读课文,不仅可以读得字正腔圆,而且也是对母语的一种保护。
针对前段时间国家语委修改统读字音表的热议,郦波老师写过一篇《呵护母语,慎改读音》的文章,提出“爱护母语文化,尤其是爱护母语的语言文字,应该像爱护我们的生命一样,这是一个族群文明传续的根本”。无不说明语言规范的重要性,也进一步提醒广大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朗读教学的必要性。
(二)意义领会,离不开朗读
朗读是一种立体学习方式,它同时调动眼看、口读、耳听、脑思,打开了人的多种感官,利于朗读者走到课文中去,感受课文背后的情感意义。尤其是我国的诗歌教学,更应该鼓励儿童去、大声朗读。朱熹曾说过:“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加之以“逐句玩味”“反复精详”和“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
这样,在反复朗读中细致揣摩,层层深入,我们便可以领会课文的内涵,也即我们所说的语感。在鼓励学生朗诵的同时,教师对学生在课文内涵方面的点拨更是恰到好处。抓住关键字词句,与朗读结合,在深入挖掘和理解诗人的生活状况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后再让学生进行朗读,用意颇深。朗读与讲解穿插,使整个课堂更为生动,学生对整个诗文的理解也越为深刻。古人说:“每日必读,读则必进,进则必思,思则必悟。”由此可见朗读对增进理解能力起着很好的作用。
(三)培养浩然正气,离不开朗读
课堂上,老师在朗读之前,创设情境,让同学们模拟表演,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后老师引导学生将朗读所获得的对课文的理解转化为语言的运用能力,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我的情感。尤其是语言描写多的课文,让孩子分角色朗读、表演,在情境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是理智的理解,而且是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教育家叶圣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朗读出来,则能让他们在吐纳气息中培养浩然正气,使人情感激越,气势磅礴,精力充沛,言语之间自有一股力量在无声地穿梭。
(四)情感滋养,离不开朗读
朗读让学生在反复吟咏中感受汉语的韵律与美感,增进对课文的理解,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通过读与作者进行心灵交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的远大抱负或许早已先入为主地印在了学生的心里,从朗读到理解再到生发同理心,这种学习心路已经上升到学生的人文关怀与价值观层面,是一种情感的高度升华,在此处,不会再有嬉戏、不会再有嘲谑,充盈他们心间的是高山屹立不倒,是流水连绵不绝,是崇高的情感,永恒的精神。
(五)自信心的培养,离不开朗读
“如果我们对一个被人忽视、不受欢迎和没人理睬的孩子进行研究,可能发现,他们从来没有与人合作的意识,他们就像与世隔绝了,不能很好地与人沟通,对互助互爱的事情更是一窍不通。之前我们已经提到,这样的人生毫无意义。”阿弗雷德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就是这样说的,朗读让孩子敢于在其他孩子面前抬起头重获自信,在我二十几年教学生涯中那些学困生都是对课文不能流利地朗读下去,因此,朗读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是不可估量的。
朗读既让孩子感受到了语文的语言美,又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今后的发展受益终身。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