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单元、阅读策略单元、习作单元三种形态结构组成,无论是导读的语文要素,还是课文,或是语文园地,都指向读写结合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读写结合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一、着眼美文,仿写起步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选编的文章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还兼顾时代性。选文的体裁多样,从先秦《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美文的学习不仅是语言文字的积累、情感体验的扩充,更是写作思维、方法的提升,而学生写作思维的初步表现是从仿写开始的。仿写要建立在对美文完全理解的前提下,而且要找到仿写的“点”。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天的雨》第二段时,可让学生在反复读的基础上,抓住“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感受秋天之美,再把教学重点放在句式的模仿上:“它把什么(颜色)给了(谁),什么的叶子像什么,怎么样怎么样。本课各段开头都是“秋天的雨”,后面是作者的想象,可通过这样的构段方式的仿写,让学生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抓住教材中可读写结合的“点”——相同句式、相同段式进行仿写训练,有助于学生品味语言,拓展思维,习得方法,锻炼写作能力。
二、阅读感悟,续写延伸
如果仿写只是读写结合的起步,那么续写则是读写结合的延伸。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中高段应该培养学生续写能力,它是读写结合根本上得以实现和超越的一个转折点。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便由浅入深地编排续写训练:从看图尝试续编故事为低中年级做好衔接开始,到给开头接龙续编故事的提升,再到高年级的给故事续写不同的结局。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学段要求以及学生学情展开续写,将文本充分拓展延伸,以丰富学生的写作情感与感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例如,在《鲁滨逊漂流记》一课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能力,首先将学生随机分为四人一组,小组内研读文本,勾画出文中的关键词句,并交流自己喜爱的句子。如,“我喜欢漂流,这种刺激的游戏,但最终都留在了涟漪的清泉上,寂寞……”“这天我学会了真正的漂流,是那样的精彩,因为生命的价值就摆在那里”。学生将阅读中提炼的精彩片段进行赏析,讨论鲁滨逊面对困难的态度,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并将自己的感悟及想法批注出来。然后从题目、梗概、作者、目录等入手,深入提炼文本内涵,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义。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结合阅读中的感悟,展开续写拓展活动:“想一想,后来在鲁滨逊身上发生了哪些事?可结合现阶段的生活体验,大胆构思创作。”通过阅读赏析,学生理解了“鲁滨逊遇到困难不悲观,并且用顽强的毅力战胜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的人生态度,引发思考:“如果我是鲁滨逊,我会怎么做?对于缺乏野外生存技能的现代人而言,是否会在一个陌生的荒岛上生存这么长时间?”通过读写延伸,丰富阅读情感,培养人文素养。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