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松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如何培养自律的孩子这3件事家长越淡定,孩
TUhjnbcbe - 2025/5/28 19:17:00

美国作家艾伯特·哈伯曾经说过:“自律就是在该做的时候,不管喜不喜欢,都去做你应该做的事情。”

一个自律的孩子有着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不仅能在生活上形成更好的习惯,而且不需要家长操心也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可以说,培养一个自律的孩子,是父母最大的成功。

都说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必定有一个“有方法”的父母,这句话说得现实也很实用,家长和孩子之间除了是监护人和被监护人之外、还有“成长者”的共同身份,孩子需要成长家长又何尝不是呢?

和孩子周旋、讲道理有的时候越淡定的人越不容易被抓住把柄,保留神秘感也相当于在缔造良好的亲子关系。

也就是说,想要孩子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家长也必须要学习方法,避开可能存在的教育误区、去和孩子有效沟通。

家长在这3件事上“越淡定”,孩子就“越自律”

1、学会示弱,给孩子创造更多体验的机会

在学会对孩子示弱的教育里,可能有些家长担心示弱教育会让孩子得寸进尺,实际上示弱不是溺爱而是在给孩子创造更多体验的机会。

在日常的生活教育里很多家长都是“你只要学好习,一切都不用你操心”的思想,但现实告诉我们学问重要、情商也重要、社交能力更重要。

所以说,良好的自律习惯一定要让孩子有充足成长的空间,学会“示弱”。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不管是好事坏事最后也是一种体验,而体验背后除了是一天比一天优秀之外,还有一种潜意识里的习惯提醒、也就是自律性。

2、学会调节情绪

关于教育这件事情,控制脾气是一门学问、也是教育里的理智,很多家长在对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可能错并不完全在孩子身上,或者这件事情根本就不值得去大发雷霆。

但由于家长不能掌握自己情绪的原因把气撒出来自己是痛快了,但是对孩子来说却是一种伤害。

俗话说得好,“多个朋友多条路。”

现在社会对于社交的需求十分重要。

如果孩子从小就不能管住自己的脾气,纳闷不仅在家里让父母头疼,在外面也容易招惹到别人,就会被其他孩子孤立。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孤僻的性格,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3、学会不催促

我国公安大学的儿童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认为:专注是一种习惯,是习得性的。

孩子如果在童年有经常被打断专注的经历,那就会很容易在未来也养成做事无法持续长久专注的坏习惯。

在生活中总是会有些孩子慢慢吞吞,磨磨蹭蹭,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就会特别的着急,忍不住去催促孩子。

可是慢慢的你会发现这个办法根本就没有用。

你越催促孩子,孩子越不着急,反而你会变得越来越急躁。

优秀的孩子背后是目光长远的父母

真正优秀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永远会把目光放在孩子整个人生的跨度上,而不会执迷于孩子眼前的一时优秀。

家长也许可以通过监督和强迫,让孩子在能被家长监管的时间里取得一时的优秀,孩子终究是要离开家长的,家长不可能看着孩子一辈子。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会把父母当作榜样和偶像,会在日常生活中模仿父母的一举一动,所以只有父母学会在孩子面前控制住自己的行为,才能言传身教,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给大家推荐这套《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就很不错,一套共有10册。

中英双语绘本,对于家长启蒙孩子的英语思维也有很大帮助。

在3岁前,父母可以读给孩子听,当作睡前故事书。

在3-6岁当做好习惯养成的故事书,用来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养成好性格。

这套绘本共有10本,分别是《我能保护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诚实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随便发脾气》、《我们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礼貌》、《分享是我快乐》,《妈妈我能行》、《养成好习惯》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教会孩子学会表达。

如果我们总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为何不陪他们看看故事书,谈谈心得体会呢?这也能促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和羁绊。

绘本里印刷的字体很清晰,纸张也很不错,方便孩子健康阅读。

99.9元全套10册儿童绘本,平均下来一本才10块钱,不过就几根棒棒糖或者一顿早餐的价格,甚至更便宜,美食可能吃过就忘,可孩子从绘本里学到的道理,却可以记得一辈子,爸爸妈妈们何乐不为呢?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培养自律的孩子这3件事家长越淡定,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