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人就特别喜欢启迪别人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什么都会贬值,除了钱还有语言,语言也会膨胀。很多时候觉得自己都不会说话了。今天呢,我希望帮助别人理解语言的力量,以传达我们的感受和想法,它如何将我们与其他人联系起来。
为什么别人会写“风月同天”,而你只会喊“武汉加油“,因为你词汇贫乏。但是当词藻太过”奢华“,就会发生语言通货膨胀。
说到通货膨胀,就是一些人合理合法不知不觉的把你的钱稀释了、偷走了。语言膨胀就是一些有语言天赋的人、调皮捣蛋的人让你的表达苍白无力了。那么怎样定义语言膨胀?语言膨胀涉及单词含义随时间推移的贬值。近年来,随着自媒体、社交媒体、即时消息和社会影响的复合效应,这种流行程度有所增加。不光在中国,在美国,演讲中的热情通常比英国普遍的要高得多。很容易夸大和诉诸夸张,以显得更热情、自信和对一个话题更有说服力。然而,语言膨胀是对语言的过度使用。下面我们将讨论一些例子,说明语言膨胀如何对你的写作水平产生负面影响。
比如,在数字百分比中使用过度夸张的术语,例如“我付出了%”和“我感觉好了一百万”。之所以认为这些被认为是语言膨胀,是因为某些东西不可能超过“%”,因为百分比这个词只是意味着“百分之几”。谈论超过的百分比唯一有意义的时间是谈论实际的货币通货膨胀。例如,如果一块巧克力的价格从5元增加到10元,则上涨%。在任何学术写作中使用夸张(例如在工作申请或描述您的素质和技能的个人陈述中)通常不会太好。例如,如果你想说你会最努力地工作,那么说你会付出%就足够了,因为这意味着你将尽你所能最努力地工作。这个语言膨胀的例子导致了“给予%”一词含义的贬值,因为人们现在担心“只有”%不会被视为足够好。
又比如,过度使用描述性词语,包括那些可以保持大量热情的词语(完全、难以置信、令人惊讶等)。在学术写作中,你更有可能得到对“树后有一个美丽的瀑布”这句话的肯定回应,而不是填充的句子“有一个惊人的,令人难以置信的美丽瀑布秘密地隐藏在甜美的树木后面”。读者可能会认为这是您试图使用额外的单词来满足您的字数,而它们在句子中没有任何价值,只会使其更难阅读和理解其含义。在现代,语言膨胀通常来自诸如“真棒”,“史诗”,“天才”等词的使用。这些词通常不会为你想说的话提供任何额外的好处,所以你最好不要使用它们。
语言膨胀多少归因于网络的发达,人们在不见面的情况下,压力越小,社恐因素完全消失,能够完全的表达自己。还有就是,网络上没有了肢体动作、面部表情、情绪语调,人们也只能让语言越来越花哨。
小时候,觉得“亲”,”宝“很肉麻,直到某宝盛行,客服不叫我“亲、宝”,我就觉得是在敷衍我。来广州旅行,那些店家不叫我“帅哥”,我就觉得是在骂我丑。现在语言膨胀的现象,愈发严重。一些词语被粗暴的用来概括、表达一些事情,而失去了原来的意思。一些与社会稍微“脱节”的人,就不能理解话语想要表达的意思。也让人际交往越来越累,不说一些“高深莫测”、“故弄玄虚”的词语,就会显得不入流、没水平。
我认识的一位同龄人让我帮他更新简历。他的专业领域是“人力资源”。当我翻阅他简历的早期草稿时,我对过去10年来该领域发生的语言膨胀感到震惊。
我的那位同龄人从法学院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在那些日子里,为他处理入职手续的部门被称为人事部。今天,没有一家有自尊心的公司会使用这个词。“人事”一词已升级为“人力资源”。在此过程中,该领域的许多其他术语也得到了升级。
例如,我们曾经谈论过“雇用”人员。今天,进入公司的新工人没有被雇用,他们“融入公司结构”。员工也不会被“解雇”或“解雇”。相反,他们被“缩小规模”,或者有时“因故终止”。
当然,这种语言膨胀并不局限于人力资源领域。它发生在每个学术领域。为了提升他们的职业形象,教授和他们的毕业生抓住越来越宏大的多音节术语来描述他们工作的要素。不幸的是,每个语言夸大的术语往往不如它之前的术语精确一些。随着专业领域的语言变得越来越宏大,含义变得越来越不清晰。例如,当一位人力资源经理宣称他“有效地促进了多元文化的非职业环境,增强了对多样性的认知感知”时,这几乎就像他在说一门外语。
过度不恰当地使用夸张的形容词,如奇妙、惊人、难以置信、令人震惊、惊人等等,导致我的耳膜长出老茧。“人咬狗”可能并不常见,但并非史无前例;“优秀”也不是最适合描述勉强达到最低标准表现的形容词。当琐事被提升到崇高的水平时,也许我们已经失去了与文字的含义的联系。
夸张的比较形容词贬低了含义,直到最初为表示极端强调而创建的术语转变为嗡嗡作响的日常语言。正如经济通货膨胀使货币贬值,因此相同数量的购买更少一样,语言通货膨胀贬低了沟通过程,麻木了你的注意力吸引者,并使你的警报受体脱敏。世俗事件是如此夸张,以至于人们开始自动贬低任何具有非凡性质的主张。
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遇到新的稀释词和变形短语。每当选举季节到来时,修辞滥用的程度似乎总是上升到新的高度。媒体上炫耀的坏例子不禁影响了人们在工作场所的沟通方式。
但也有一些人会觉得,“通话膨胀”可以帮助人们高效地表达情感。通过表演出一个活跃积极的人设,让聊天内容显得俏皮灵动、充满个性。假设一下,一群陌生人通过群聊聚在一起,如果有人率先在群里祭出一句“家人们”,接下来各自献出压箱底的表情包,氛围于是就变得其乐融融,一下子解决了群聊的尴尬。
你是否因朋友圈无人点赞而默默删掉,怀疑自我;你是否因精心编辑的消息已读不回,而暗自神伤?爆炸式增长的互联网信息煽动着情绪,缺失的即时反馈又增大了交流的不确定性,逼迫我们不得不使用网络上的热梗来消解这种不确定性导致的焦虑。
我口说我心的真诚交流,在更多时候才是最受用的。不然,当通货膨胀越演越烈时,可能你下次想单纯表示开心,也得把嘻嘻嘻字按到超出输入限制,才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了,还要再加上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中了万的大彩票,都没有这样高兴过。
正所谓,敷衍的嘻字千篇一律,夸张的表达万里挑一。在语言通货膨胀时代,平凡文字贬值的速度远快过眼睛一闭就没了的周末假期。此时,想表达初级的开心,要笑到呕吐。高级的开心,要笑到头掉。
有一个词叫返璞归真,我怕这样下去,人们相互之间、无论说什么都觉得是在开玩笑。毕竟、说话是为了表达,就应该追求语言的高效性,不是吗。几百年后的人们看到现在的语言膨胀,会不会觉得“笑到头掉笑不活了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