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雁庄
《高级认知诊断》
认知诊断理论是最新一代的测评理论,由于对操作者的计算机水平要求较高,在日常教学中没有大范围的推广。但是运用认知诊断理论展开的测评研究可以为学生提供精细化的测量报告也可以为教师提供精准的补救教学依据。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已经和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进行合作,运用认知诊断理论对学生的测验结果进行分析。
本次的阅读分享将围绕认知诊断理论展开。
MYLIFE
TODAYMOOD
一、测评理论的发展历程:
突出认知诊断的优越性
当今高考和日常测试都是以经典测量理论为基础,经典测量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真分数、信度、效度等概念,而经典测量理论的局限性比较大,其测量结果易受被试团体的影响,比如同一道试题如果施测于能力相对较弱的被试团体,则计算的得分率倾向低,即较难;但若施测于能力相对较高的团体,则计算的得分率倾向高,即较容易。随后出的项目反应理论可以突破这一局限性,其测量不受团体的影响,但经典测量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同属标准测验理论,都只能从宏观层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值。而新一代测验理论结合了认知心理学与教育测量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强调在测量学生能力值的同时,对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诊断,进一步揭示个体内部心理加工过程。认知诊断是新一代测量理论的核心,其以构建任务解决的认知模型指导测验卷的编制,并运用具有认知诊断功能的心理计量模型实现对被试内部心理加工路径的探查,获取微观结构下的个性化诊断信息,形成直击知识漏洞的个体诊断报告,为学生自主复习提供有效的建议。该模型亦可诊断出团体报告,包括班级或学校等集体性报告,为教师在不同班级或不同学校的补救教学提供具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实现因材施教。我对测评理论的发展历程作了一个总结,具体图1所示。
图1测评理论的发展历程
TODAYMOOD
二、如何运用认知诊断展开测评
运用认知诊断诊断展开测评需结合测量内容构建认知模型以及选择适合的认知诊断模型。认知模型是基于认知心理学研究下所构建的问题解决的心理加工机制的模型,需满足一般的认知规律和特定学科内容的逻辑规律。认知模型涵盖的各个认知属性一般不以独立的形式存在,可通过分析认知属性的逻辑关系构建知识网络。认知诊断模型是以认知心理学对人类认知加工过程内在机制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充分融入认知变量等相关元素,形成具认知诊断功能的心理计量模型,实现探查被试内部心理加工路径的功能,获取微观结构下的个性化诊断信息。我对认知模型和认知诊断模型作的梳理如图2所示。
图2关于认知模型和认知诊断模型
运用认知诊断理论展开测评研究的一般流程如图3所示。
图3认知诊断的一般流程
TODAYMOOD
三、认知诊断理论的应用
以汉语阅读为例阐述认知诊断理论在测评过程中如何应用。
首先,选取需要测量的内容,划分具体的认知属性,结合Q矩阵理论编制试题,如图4所示为划分的具体认知属性。
图4认知属性的划分
结合认知诊断理论可以得到以下的精细化诊断报告,具体如图5、6、7所示。
图5对各个属性的掌握概率
图6各个属性的掌握情况与总分的关联性
图7诊断结果总结
综合以上的诊断报告,我们可以看出认知诊断理论可以实现对被试精细化的测量。
TODAYMOOD
四、认知诊断理论意义
第一:开发认知诊断工具
基于认知模型和Q矩阵理论,开发认知诊断工具,并运用认知诊断模型构建相应的认知诊断评估系统,较为深入地探讨测量内容的内在加工机制,为运用认知诊断理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同时对Q矩阵理论和认知诊断理论在各学科的推广提供一定的方法参考。
第二:能够精确地诊断学生的认知状态(具体到对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传统的测试结果只是一个笼统的分数,并不能深入分析学生的认知状态。例如,A、B两位学生考试均得了90分,我们可由此推断A、B两位学生的总体水平是接近的,但A、B两位学生存在的知识漏洞极有可能是不同的,一个笼统的测试分数无法得出这些差异,而认知诊断的研究可以将笼统的分数转化为学生对各认知属性的掌握概率和具体的认知结构。
第三:为补救性教学提供具体化的依据
开发的认知诊断工具能快速准确地将精细的诊断信息提供给学生和教师,包括团体和个体的知识属性掌握情况和认知结构,为学生实现高效的自我纠正和教师实施快、准、狠的补救教学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TODAYMOOD
五、认知诊断理论的发展
第一:认知诊断理论的计算机自适应化技术
认知诊断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融合了认知诊断理论的方法技术和计算机的相关手段,可以实时了解被试的知识漏洞,并且实时提供大量针对知识漏洞的试题,为被试提供实时有效的补救性教学,具有诊断精细化、反馈及时性和测验灵活性及高效性等多重优点,深受国内外学者的推崇。但是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试题库的开发需要计算机程序员和学科教师专家等共同开发,形成体系化的自适应试题库需要较长的时间。
第二:认知诊断理论操作程序的开发
认知诊断理论在中学测评中无法普及的主要原因是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太高,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较难操作。而随着认知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已开发出许多对编程技术要求较低的软件和程序,如R语言的CDMs程序包和flexCDMs平台等,大大提高了认知诊断理论推广的可行性。
TODAYMOOD
六、一些思考
我认为认知诊断会是测量理论在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我们日常考试对学生更多的是起到诊断作用而不是选拔作用,是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的考试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查缺补漏,而不是要一个毫无意义的分数。而基于认知诊断理论展开的测评研究功能就是诊断学生,并且是在微观认知结构下探查学生的知识漏洞。我想像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这样顶级的学校为什么会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肯定是当中有一定的意义。另外像如今智学网等平台,也已经有相关的一些功能推广,在多次的考试中,可以归纳总结出学生的知识漏洞,这无论是对学生复习还是对教师教学都是具有很大的意义的。特别是在认知诊断技术逐渐成熟的今天,很多看似复杂的程序,都已经有现行简易可操作性的平台,我想,这是我们中学教师未来教育研究可以努力的一个方向。
撰写//陈雁庄
编辑//郭婕
审核//陈少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