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幸福,我的荣幸
——读《写在讲台边上》有感
说来惭愧,多而繁杂的琐事让我对杨斌老师的《写在讲台边上》一书只能粗粗读之,这本书有相当篇幅是杨斌老师围绕个人阅读和编者的述说,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志趣所在。细读辑一“星空与岁月”,让我重新认识了蔡元培、苏霍姆林斯基、梁启超、陈寅恪和宗白华等名人。同时让我知道了美育于人生的意义,与创造的关系;让我思考自己如何做才能赢得学生敬重;让我解读了教育的真谛,淡泊名利、甘为人梯,静待花开,也会看到别样的风景……
然而最让我有感触的却是《发出自己的声音》一篇中所提到的人格。人格是什么?人格包括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但又不止于此,它还指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一是知识,二是人格。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教师的个人魅力。一个好教师,应该具备两种魅力:一是学科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一是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确实,杨斌老师提到的这个唤回一群“迷途羔羊”的陈老师让我深深的敬佩。我深思,我反省,我什么时候也能像陈老师那样有魅力,能够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挽回那些游离在班级边缘的少年,我努力,我探索……
在这个孩子身上,我似乎看到了我的一丝人格魅力,我欣喜异常,同时也更让我确信,没有融化不了的冰山,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情感的,将心比心的感化远比一味的指责批评来的有用。班里有这样一个女孩,姑且称她为小艺吧,学习成绩不太好不说,行为习惯也不好,总是打架,不完成作业,同学们都不愿意和她在一起。平时这样的问题多出现在男生身上,这样的女生确实比较少见,我觉得非常的头大。而且我听之前的老师说过,这个女孩脾气比较犟,曾经还跟班主任对着干,当着全班的面把作业从窗户里扔了出去,老师都觉得很无奈。我知道这样的学生单纯的批评教育已经没有什么效果了。有一个周一,她又没有完成作业,我把她叫到办公室,她当时就是一副等着挨骂的表情,也不说话。我没有就作业而言,而是跟她聊起了家常,她显然是愣住了。在这一次深入的交谈中,我了解了她性格形成,诚然,家庭教育对她的影响很大。她生活在一个“以暴制暴”的家庭,从小父母就经常会吵架,甚至因为一些很小的事情大打出手,这也让她学会了一不顺心就出手的习惯。家里父母都忙于事业,陪伴她的时间很少,妈妈经常会给她钱,让她自己解决吃饭问题,久而久之养成了她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她也跟我谈到了之前的老师,她觉得是老师不分青红皂白就批评她,觉得老师总要叫家长来学校,导致回家后被妈妈打一顿……她肯和我敞开心扉说这些,我就觉得非常不容易了。
孩子毕竟是孩子,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不能只用严厉的批评、叫家长、写保证书等简单、粗暴的办法来压服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于是我和她推心置腹,以诚相见,充分尊重相信她。渐渐的我看到了她的改变,不交作业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上课也能看见她举起的手,甚至课后会拿着题目来问,考试成绩也从45分到71分,以飞快的速度进步着,看到我的时候总是挂着甜甜的笑。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或许就是这个道理吧!有一天,她悄悄的塞给我一支笔和一张纸,笔是送给我的礼物,纸上简单的写着三个字:“谢谢您!”握着这支彩色的笔,我的心里也似盛开了一朵鲜艳的花:你的幸福,我的荣幸!
其实,学生的发展有其复杂性和偶然性。人的生命也是一种偶然,同样,人的成长过程也充满了偶然。比如,你一辈子遇到什么样的人,往往能丈量出你能走多远,而遇到什么样的人,本身就是一种偶然。我希望我能成为帮助孩子走得很远的那个人,这是孩子的幸运,何尝不是我的幸运呢?教师的人格比起知识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更巨大,更深远。
文字:张晴虹
编辑:封云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