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就像黑夜里一盏明灯,一弯新月,又像岁月里的一缕清风、一滴露珠。
读书,是在人生道路上采撷生活的音符,酝酿出一道岁月之歌,唱出春花秋月,落英缤纷。
读一本好书,就像打开一扇智慧之门,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精神上的愉悦,还有心灵的碰撞。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他们热爱生活、思维敏捷,他们善于合理安排时间,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个人的品味,他们用笔记录自己读书的感受,描摹自己思维的火花,一篇篇精彩的读书心得展示给大家。
也祝愿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以书为伴,以书为友,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让书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平平淡淡品味生活
年,新任校长王新国为教师们购买了图书券,我拿着图书券来到图书馆,一眼就被老舍先生的《我这一辈子》书目所吸引。我也快年近半百了,我的一辈子平平淡淡,我要看一看老舍先生的一辈子是怎样过的?抱着这样的心态,我走近了《我这一辈子》。
我们对老舍先生并不陌生,他是我国著名作家、语言学家,脍炙人口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令人难以忘怀,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细读先生的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它并不是实录,不是写作者的一辈子,而是作品中第一人称“我”的一辈子,一个处在抗战前夕那个年代一个位于社会底层、市井小人物的一生,它融合了老舍先生的身世、见闻,他用幽默、诙谐的文笔来品味生活的沉重,从小人物的命运自然延伸到民族的命运中,把读者拉近到那个苦难的年代,富于时代气息。
老舍先生出生于一个贫困的满人家庭,这使他接触到社会低层的小人物,对他们的一切了如指掌。
小说中写了一个幼年读过些书,字也写的很好,聪明而世故但又有理想的青年“我”,“我”这一辈子本该幸福、顺利,但那个不公平的社会,造成了“我”命运多桀,一生坎坷:十五岁作学徒,与自己的理想背道而驰,而“我”不悲观,行行出状元,乖乖学裱糊匠了,学得很好,当时正值太平年月,有手艺不愁没饭吃,“我”以为可以安身立命、养家糊口了,不过年头一变,手艺没用武之地了,“我”只得另觅生计。“我”自信帅气、精明与处事麻利,定可娶个漂亮利落的妻子,过上甜蜜和美的生活,可天意弄人,“可靠”的妻子却抛家弃子随“我”信任的师哥浪迹天涯,无觅踪影。这件事让“我”丢了半条命,“我”连太阳也不敢见了,好不容易想通了,去当了站街的巡警,以为可以干好本职工作,晋升有望,结果兜了一大圈子,还是把巡长一职给丢了,连混口饭吃的巡警位子也没保住。世事难料,命途多舛,“我”从小努力进取,但结果还要面对不知还有多少苦难的余生?一个小人物,在生命结尾,还要笑,笑“我”这一辈子,笑自己的聪明本事,笑这出奇不公平的世界,希望等“我”笑到末一声,这世界就换个样儿吧!作者发出了如是的呼声!“我”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反映了一部时代的大悲剧。
最后以老舍先生的话来结尾我的这篇读后感:
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作的一切,我确实做到了。
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上刻: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编辑:杨丽维
审核:孟庆祥
安高欢迎您!。。。。。。。。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