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松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堂镇中心幼儿园大三班父母课堂家长阅
TUhjnbcbe - 2021/5/29 19:59:00

现实社会中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激烈的竞争也使得人们身心疲惫,其实输赢真的不是特别重要,要有一颗平常心,好心态才能决定一切,有的人可能会因输了而意志消沉,一蹶不振,甚至失去自己的生命,有的人会把输当作自己的跳板,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积蓄力量,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天,我们将分享大三班家长们《用平常心看待输赢》的阅读心得,请大家来围观!

大三班家长阅读心得分享

洪毅妈妈

今天和儿子一起阅读了一篇《用平常心看待输赢》的文章,文中的爸爸用下棋告诉孩子,在比赛中有输有赢,没有谁是常胜将*,关键是在比赛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什么,教育孩子用平常心看待输赢。

阅读文章后,我脑海中马上浮现了儿子平时面对输赢的一些表现,在日常比赛活动中,儿子赢了总是兴高采烈,输了就会悲愤交加、郁郁不乐。跟儿子一样,大多数的孩子往往都输不起,不敢正式的面对失败,造成孩子这种心理的因素其多是由于成长的环境,及其父母的教育方式,若是平时太过于注重结果就很容易使得孩子养成输不起的性格。在生活中。我也会教育孩子以一颗平常的心态去面对输赢!

好胜是孩子的天性,儿子总想自己是赢得一方,不愿意接受输,面对输赢方面,我尝试让儿子明白二个道理:

一是要正视输赢,“胜败乃兵家常事”,输了也没关系。就像平时玩游戏一样,有时候是儿子赢了,那妈妈就会是输的一方,有时候妈妈赢了,那儿子就是输的一方,在游戏中总有人是赢的,也会总有人是输的。没有人一直赢,也没有人会一直输,所以输了也没关系。

二是要敢于去尝试,尽最大努力,输了也没关系。有些孩子会很看重输赢,只喜欢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他们不愿意输,也输不起,如果一件事没有完全的把握,他们宁肯不去做,也不愿冒风险去经历失败,不能接受被别人打败的事实。如果孩子一直害怕输,害怕失败,就会在做事之前有所犹豫,想参加的活动又会以还没有准备好为理由而放弃,徘徊不前,错失许多宝贵的锻炼机会。所以,我们教育孩子,只要你勇敢去尝试,去参与活动中,尽最大努力,即便是输了,妈妈不会责怪你。

在教育面对输赢的问题中,我总是跟儿子强调输了也没关系,希望儿子在各种游戏活动中,不要以输赢为标准参与其中,而是敢于去尝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享受其中。

廖梓淇妈妈

故事中的爸爸说,世界上根本没有只赢不输的比赛,要学会用平常心看待输赢,才能输得起,放得下。我要靠自己实力赢,赢就是赢,输就是输,这才是竞争的规则。比赛的关键是这个过程你收获了什么,有的人赢了也不开心,他认为自己本可以更好;有的人输了也很开心,因为他收获了宝贵的经验,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

爸爸的这番话,让我们想起自己从小到达所经历的各种比赛,场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记得自己在比赛中取得的成绩,陌生的是,我们在过程中得到的经验,时间飞逝,这些经验有没有给自己带来进一步成长,似乎有点否定了。

从读书到工作、结婚、生子,现在作为父母的我们,该如何跟孩子沟通关于输赢的问题呢,想起曾经跟小孩玩的各种小游戏,比赛的输赢,似乎与这边文章中,爸爸开始与儿子的棋艺博弈中相似。在小孩的心中,一开始都是不太能接受自己失败,认为自己才是能永远取得成功的一方,不能正确理解比赛的真正乐趣。

这里,我觉得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可能一开始,孩子不能明白,说一次也可能不会明白,但是孩子心里是比较敏感的,尝试多次沟通,会有改变的,这个过程可能会慢一下,我们作为家长也需要付出耐心。

平常心,是一个心态,是最自在、最愉快的心。平常心是一个良好的心态,是心理建全的重要一环节。孩子的未来会面对更多更大的挫折与挑战,学会“输得起”,就是有能力调试自己的心情和想法,倘然面对不太愉快的逆境,而且能够有重新来过的勇气,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要怎么做呢?

1.接纳孩子的情绪,体会孩子的感受,试着用同理心去安抚孩子,只是自己不能好好控制情绪,鼓励和建议孩子自己说出来心里的感受;

2.让孩子明白“享受过程”比“赢得胜利”更重要,孩子迫切想要赢,可能部分原因来自父母,如果孩子对输赢态度没有正确表达,会让他产生错误的连结和归因;

3.让孩子进一步了解自己,并面对下一次的挑战,我们要告诉孩子,他人胜利不代表自己很差,是自己仍有进步的空间,要提醒自己,这次的表现要比上一次的更好;

4.教导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示范自己的态度,面对失败时,要引导孩子对失败作正向的思考,对失败的结果释怀,且保持自信心。多让孩子尝试不同的项目,遇见更好的自己。

时常面对输赢,就愈来愈能保持平常心!

祁小倍妈妈

看完本期《父母课堂》的教子随笔《用平常心看待输赢》,真的是太有感触了。

我家小女从小就是怕输的那个人,在家里,同姐姐和弟弟玩扑克牌,输了要哭;在楼下,同小朋友玩“三字经”,输了要生气;和小朋友玩捉迷藏,被找到了就耍赖皮……。玩游戏本来为了开心的,结果总是不欢而散。让我着实头痛。

我个人认为,有争赢的心其实是好事,那也是一种积极上进。只是,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成功的人毕竟是少数。我们努力去争取,全心尽力去做了,不论结果输赢都需要平常心来面对。有平常心的人,乐观、淡泊、宽容、仁慈,不会怨天尤人,能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有平常心的人不虚荣、不虚伪、不虚假,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积极改正。

在生活中,三岁的孩子都懂输赢,都想争赢。而大部分的老人们在平时玩乐的游戏中,总是要自己假装输以此来取悦孙辈。其实,这真的是非常的不可取。小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会认为自己赢是必然的,输了就是不行。而在学校,每个小朋友都是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的掌上星,口中玉,都想争赢,但是考试总有个分数高低,跑步总有第一第二,不是每个人都能得第一,无论是小朋友,还是爸爸妈妈,都要摆正心态,用平常心去对待每一次的考试,需要树立在过程中百分百努力,结果就是过程完成的反映,无论是第一,中等还是最后,都要从过程中去学习经验从而为以后打下更牢靠的基础。在社会中平常心看待输赢就显得更重要了,没有人有理由让着谁,都是凭本事论输赢,如果不抱有平常心,这样的孩子遇到挫折,就会非常伤心,生气,甚至想不开走极端。

任何人都不会总是赢,也没有人总是输。自古就有胜不骄,败不馁,胜败乃兵家常事。正好有一期巧虎也有这个课题“输赢都要玩到底”,借此主题,遇到小女因为输了难过,生气,伤心,流泪的时候,我也是有目的地教育沟通和交流,告诉她,感受所有的过程,正确去看待输赢。

看完《用平常心看待输赢》这篇文章,我也会同小女说:”重要的是有一个好心态,只要自己一直在努力就是赢”。期待她在以后输了游戏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反应能坦然一些。

杨蕾妈妈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地方。”

在孩子刚刚出生时,并没有输赢的概念,但潜意识里会有获得他人肯定和赞美的需求。3岁左右的小朋友开始会逐渐变得好胜,喜欢在游戏比赛中获得胜利,发现自己不占优势,就会失望、发脾气。杨蕾是个好胜心强且敏感的人,平日里我们常陪她飞行棋、五子棋和跳棋等游戏。初玩时,赢了她会兴致勃勃要求再来一局,而输了就会耍赖,将棋推倒,并哭着对我说:“不玩了!”这时,我说:“我不喜欢跟你玩了,因为你怕输。”待她稍冷静后,会告诉她:“我们玩游戏的关键不是为了输赢,而是你在玩游戏的时候是否感到快乐。玩游戏大家都会有输赢的,只要你觉得你自己玩得比以前好,玩得开心就算你赢了。”现在,她对待输赢变得很坦然,或输或赢,兴致盎然时都会邀约再来一局。

《用平常心看待输赢》文中的爸爸通过下棋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教儿子要用平常心看待输赢这个道理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无法充当孩子一生的保护伞,唯独教会他们,平常心接受输赢,失败乃人生常态,让孩子学习接受人生中的各种不如意,做一个能独立在世间的风雨中奔跑,在人生的丛林中顽强生存,输得起、放得下的人,远胜过一个只会赢不会输的人。

袁梓桐妈妈

孩子“不想输,只想赢的心理很正常,赢的感觉非常棒,没有人喜欢输,这是儿童时期必然会经历的一个阶段,也是人类丛林进化过程中的一个基因。人无完人,没有人会一直赢,也不是任何场合都能以“输活赢”来定性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体育精神”教给孩子,帮助他们学会调适自己的心情及想法,坦然面对不太愉快的逆境,而且能够有重新来过的勇气。那我们如何让孩子正确面对输赢呢?

一、享受过程,总结经验

要告诉孩子,失败乃成功之母,无论输赢,只论过程是否努力,哪怕输了,也要总结经验,让每一次的输成为你下一次赢的助力。如果一次输就接受不了,那永远都不会有赢的一天,只要不放弃,赢那只会越来越近。

二、帮助孩子疏导情绪

孩子比赛后输了会不开心、有情绪,这时家长引导孩子说说自己的一些想法,为什么会输?感觉怎样?通过谈话,让孩子认识自己输的原因,以及感觉。同时,家长给予孩子一些鼓励,输不要紧,可以再来,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感受到来自妈妈的理解和接纳,一般这样下来孩子的情绪会缓和很多,至少不会更激烈。

在面对挫折和失败,孩子会由此产生的负面情绪中,没信心做任何事情,就算做也不知道自己该从哪里着手。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用实际行动、用更多的努力,这样出来的结果孩子会更深刻。

家长要引导孩子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堂镇中心幼儿园大三班父母课堂家长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