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纺织服装与艺术传媒学院
20商检31孙楚青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20多人用最淳朴最写实的话语为我描绘了当时习总书记以实际行动带领人民工作奋斗和学习的场景。看完后我内心深受触动,不经开始思考,我们新时代青年可以从伟人的青年生活中学到什么。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便是习总书记的读书精神。“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习总书记在当时困苦的环境下不停地读书,与他人交流读书心得,甚至为了借到想读的书,步行几十公里。也正是这样的阅读与积累,别人一提到习近平最直观的印象也是:“两箱子全是书,别人在找吃的玩的时,他一个人读着书”。这样积极汲取知识的精神,为习近平总书记以后的理念与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我们要学习这种旺盛的求知欲和不管何时何地都保持学习进步的精神,为了新中国的未来不懈奋斗。
同样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习总书记的踏实苦干与担当精神。在梁家河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带领着人民群众办铁业社,办磨坊,进行河桥治理,打大坝等,真正做到了为人民谋利,为人民谋幸福。
经历过日复一日的田地农作,以前从未吃过的窝头野菜,仍然不忘读书学习,并担任起作为*员的责任,带着周边的人民为了更好的生活奋斗着。即使是40年后仍不忘梁家村,“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这儿”这句简简单单的话所包含的赤子之心,教会了我们什么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本书开篇便是未满16岁的习总书记放弃了城市的生活,去往乡下插队。我们十六岁在哪里?我们仍在初高中干净舒适的教室读书,知青们却要顶着变化无常的天气在田地里忙碌着。我们十六岁还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衣食住行都依靠着父母为自己安排妥当,知青们却去到一个自己完全陌生的环境,这是我们新时代青年想都没想过的问题,通过这本书,我们需要思考一下了:我们现在无忧无虑的少年生活是谁给予的?
如今中国的发展已经到达了世界的前列,但也依然会遇到更多的问题,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不断进取,展现青年的蓬勃朝气,像习总书记一样奉献自己的青春,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更加繁荣昌盛!
FANGYI
|讲述纺艺倾听纺艺
供稿/孙楚青
编辑/张一帆初审/陆恬终审/刘一鸣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