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八岁的桃子开始收拾书包,无论是作业本还是课本,都没有一丝褶皱。她清点了一下今天要带的东西,准备出门上学。
中午,十六岁的可乐兴致勃勃望着面前的数学题,在草稿纸刷刷划出几道线,他想将题目化成图形,尝试更多解题方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活跃的思维能力……阅读到底给孩子带来什么?家长与幼师又该怎么做,才能带来这些改变?成立于年的奥林匹克花园幼稚园,有太多关于阅读的话想说。
01
阅读,让孩子爱上你
每一份热爱都不是毫无缘由的,从孩子入园起,为了让孩子与书有一个美好初遇,奥园老师们绞尽脑汁。他们根据婴小班的年龄特点,遵循安全、画面、兴趣三大选书原则,从海量绘本中筛选出最适合的那本。
如果孩子无法静下来阅读,老师们还会使用音乐激励法、情境体验法等丰富有趣的阅读指导技巧,让孩子沉浸于书本世界,慢慢体会书页中的趣味。
情境体验法:在阅读《它们是怎么长出来的》,老师带领孩子们前往种植区,结合孩子亲手种下的蔬菜进行情境阅读
热爱只是开始,维持阅读习惯事实上是一件长期工作。通过设置每日餐前分享;书香家庭、阅读小明星的评比;鼓励孩子创作自己的绘本……幼儿园不断增加孩子与书、孩子与孩子、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互动,让大家惊讶地发现,阅读也是社交与成长,你所看过每一本书,都能带来一段特别的反馈。
除了读书角外,每个班医院、美容院,旨在让孩子亲自参与书籍修补。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感觉到书本原来也有自己的生命力,珍爱每一本书,是爱书之人的应尽之责。
与书本的美好邂逅,以及这些点点滴滴的与书本有关的浸润让孩子成为一名真正的“小书虫”。就算离开幼稚园,面对知识,他们始终怀揣一颗虔诚的心。阅读就像是一份来自幼稚园的礼物,给孩子们带来了完全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02
阅读,浩瀚由此起航
许多幼师将绘本作为识字工具进行使用,偏重其中的语言学习部分。这种做法不仅会降低孩子的阅读兴趣,还会在某个时刻让孩子的阅读视野受到局限。
电影《死亡诗社》,老师鼓励学生不断拓展阅读视野
学习第二外语时会受到极强的母语干扰;明明语文不错,但数学却老读错题;新买的电器看不懂说明书;地铁路线图稍微复杂点就让人万分抓狂……受限的阅读视野会在一定程度上桎梏孩子的“大阅读能力”。
在奥园的阅读课上,识字从来不是重点。除了绘本外,老师还会提供大量视觉支持以及辅助手段——交通标志、箭头符号、品牌商标、地图……以绘本为桥梁,作为一个途径和切入点,进行跨学科整合教学。让孩子通过大量视觉符号认识世界,培养信息搜集与转化能力。
图形、符号都是阅读的一部分
而广阔的阅读视野,也赋予孩子更多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每一周,每个孩子都会在纸张上记录自己的心路之旅,然后兴致勃勃地与老师一同分享。
孩子们的小日记,老师细心标注
文字、图画、手工,老师鼓励孩子通过多种方式与符号进行自由自在的表达。而在这一过程中,有些孩子甚至能打破线性叙述的常规,将每天的事务进行重新分组。必须做的事情组合为一个“√”,可以不做的事情组合为一把“×”,可做可不做的事情画在横线上,用天马行空的叙述方式记录一天的经历。
维特根斯坦曾说:“语言的边界即世界的边界”。不断拓展阅读视野,意味着更为广阔的语言世界,从此星河大海,科学与诗歌,皆是孩子们拥有的思维花朵。
03
阅读,成为更棒的你
桃子的书桌很整洁,已经小学二年级了,但她依然记得奥园老师的话——“看过的书要放回原处哦,这样下次也能很快找到”。适应了有序的生活环境,桃子形成了内在的秩序感,让她能够从容不迫地面对小学生活。
高中的可乐总会想起幼稚园里的日记,妈妈皱眉说看不懂他的乱涂乱画,但奥园的蒋园长却耐心听完他将当日事项按照“√”和“×”进行分类的理由,并告诉他,他的表达方式真的很酷。回忆当初的事情,可乐将书盖在脸上,忍不住偷笑。阅读和表达,其实是多么自由自在而又快乐的事情。
阅读带来的改变是缓慢的,就像十六年的蝉,它在深深的泥土里,让你无法可看到,可能要等好久好久,你才能在它的鸣叫后,得知盛夏的来临。
许多离开奥园的毕业生依然记得第一本最爱的书,记得与同伴兴致勃勃的分享以及一起建立的读书公约……那个时候,种子就已悄然埋下。
奥园细心培育,不骄不躁,毕竟与孩子一起阅读这过程本身,就足够美好。幼稚园坚信,会有更多的孩子像桃子,像可乐,像许许多多在奥园毕业的小朋友一样,因为阅读邂逅更多精彩,变得愈加强大。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奥园的阅读之旅还在继续。如果你问他们想通过阅读带给孩子什么,答案是——
“
我想给你的,
是鱼的鳞片,
是鸟的羽翼,
是贯彻一生的专注力,
是与周围一切相处的方式,
是不断追求无限的勇气,
是让自己更强一些,
是世界多爱你的那一点点。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