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感受书香
对于孩子们来说,去图书室阅读的时间是最充实最快乐的时光,就连班里最调皮的孩子,拿到书籍也会安静下来,贪婪地吸取着书中的营养,体验着阅读带来的快乐。畅读,领略书美
读后感是体现学生表达能力的部分,要先有整本书的阅读作为基础,才能有所感受和思考。“感”是由“读”得到的,因此充分阅读一本书是有所感悟的前提。彭老师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她结合新课标和班级学生特点,本学期制定班级《阅读计划》:学生可根据教师推荐,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目,进行有计划地阅读。
慧读,体会书味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读得认真,才能感受语言文字的深刻,感受文字表达的独特。彭老师为学生选定的书目设计阅读单,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书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完成阅读单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人物性格,把握重点情节,从而有所收获。
此外,彭老师还注重引导学生用上已经学过的提问方法和批注方法,边读边体会,边读书边提问批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照、比较,同时在原文上作记号,圈画好词好句,提出自己的问题,在空白处写上简单的看法等,以便加深印象。
阅读课程引路,思维导图助力
结合阅读课程,提炼阅读感受:有些学生读完一本书后,迫不及待地想要展示,于是开始尝试写作读后感,老师发现这些同学对书籍有一定的思考和感悟,文章大量文字都在复述原文,没有形成完整的思路。于是彭老师准备了一节读后感指导课,帮助同学们结合自己在读的书目,完成思维导图,梳理书籍内容。在这一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到自己最有感受的点,从而展现完整的读后感。利用思维导图,梳理阅读感受:思维导图可以结合主题和内容,也可以根据含义深刻的句子,鲜明的人物形象,令人难忘的情节,独特的表达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从而形成全方位的认识。在众多感受中,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与现实结合最紧密、自己最能流畅表达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开展综合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1.口头表达感受班级开展了人人通读书打卡活动,同学们用语音的形式介绍自己的阅读体会。学生自由发言后,老师告诉学生把自己说的整理成文字就是读后感了。2.定期同伴交流“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读者对同一本书的体会和感受是不同的,因此他们班利用书香阅读的时间,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读同一本书的同学在一起分享自己读书的感受和心得,这不,读完《绿山墙的安妮》后,同学们正在交流自己的感悟呢!3.制作读书小报用精致的小报,真挚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4.给书中的主人公写信与书中人物对话,这也是对三年级写信表达能力的展现。5.比较范文,归纳写作方法选择相关书目的范文,让学生自主发现自己的读后感和范文之间的差距,总结归纳出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在“对比”的游戏中总结写作方法,感悟写好读后感。阅读是一种享受,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分享是一种快乐,可以拓宽我们的眼界。孩子们,让我们与书作伴,与阅读同行,分享你的快乐和成长!将阅读的快乐播撒在每一位学生的心田。让芬芳的书香,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历久弥新!撰稿:彭云琼
素材提供:四(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