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松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经典摘录儿童的人格教育读书心得
TUhjnbcbe - 2021/6/28 17:38:00

《儿童的人格教育》第一—四章中阿德勒理论摘录:

1.阿德勒认为人生有三大课题:人际关系课题,职业课题,两性课题(可以延伸至亲子教育问题)

2.关于人的发展的两个根本事实就是人的自卑感和人对优越感的追求。追求优越和自卑感是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方面。

3.有补偿性性格特征的儿童分为三类:

3.1生来就衰弱或有器官缺陷的儿童。

3.2从小受到严厉管教、没有受到父母慈爱的儿童。

3.3从小被宠坏的儿童。

4.每个人都是根据他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来塑造自己。我们对事实的看法,而不是事实本身,决定了我们的行动方向。对事实的看法是我们行动的基础,也是我们人格构建的基础。

5.社会情感在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中起着决定性和指导性作用。社会情感是儿童正常发展的晴雨表。了解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程度的一个好方法,就是仔细观察他入学时表现。如果儿童进入学校时遭遇失败,这与其说是学习的失败,还不如说是心理上的失败。

6.个体心理学就是围绕社会情感的根本原则来发展相应的教育方法。

7.儿童的每个活动都是他总体生活和整体人格的表达,不了解行为中隐蔽的生活背景就无从理解他所做的事。这种现象被称之为人格的统一性。

8.教育者必须确保孩子对优越感的追求能给他们带来精神健康和幸福,而不是精神疾病和错乱。

9.区分有益的和无益的优越感追求的基础是看它是否符合社会利益。那些不懂得社会情感为何物的孩子将会成为问题儿童。

10.孩子特别满足于依赖别人,并通过明显的劣势来保持他的优势。

补充摘录如下:

1.如果我们想要理解儿童的某一特定行为,就必须首先了解其总体的生活史。

2.过分的雄心会葬送儿童对自我的信心。他们丧失了面对困难和解决困难的勇气,而勇气却是解决困难所必需的。这样的儿童只关心最终的结果,即人们承认他的成绩。

3.我们之所以追求优越,是因为我们感到自卑,因而力图通过富有成就的追求来克服这种自卑感。

4.自卑情结是一种过度、过分的自卑感,它必然促使人去寻求可以轻易获得的补偿和富有欺骗性的满足。自卑情结夸大困难,消解自己的勇气,从而堵死了通往成功的道路。

5.怯懦是一种破坏所有的人与人关系的性格特征。它带来了一种个人主义、好斗的人生态度。

6.教育者最为重要的任务,或者说是神圣的职责,就是确保每个学生不会丧失勇气,并使那些已经丧失了勇气的学生通过教育重新获得信心。这就是教师的天职,因为只有儿童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勇气,教育才可能成功。

7.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性格特征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极为重要。

8.有语言障碍或与别人有交流障碍的儿童通常缺乏强烈的社会情感,他们通常是由于被过分宠爱的缘故。

9.社会情感在人的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0.一个人的生活风格通常在4岁或5岁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下来。在这段时间必须培养他们的社会情感和必要的社会适应能力。

11.一个人的社会情感受到他自身的精神视野的限制。

12.新环境是对儿童准备性的一种测试。如果儿童准备充分,他就会满怀信心迎接新环境。如果他对新环境缺乏准备,他就会感到紧张,并进而产生一种无能感,这种反应和环境的要求格格不入。

13.人的性情、脾气和情感一般被视为第三性征,它们是习得的。

14.绝大多数孩子的学校成绩总是变化不大:他们要么最好,要么最差,要么居于平均水平。这种变化不大与其说反映了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不如说反映了孩子心理态度的惰性。

15.儿童发展的两大障碍:一是把能力正常的儿童所取得的成绩归因于特殊的遗传,即相信能力是遗传的;二是来自家长对他们成绩不佳的惩罚。

16.影响孩子的外在环境:经济因素,生理影响,跟陌生人、家庭的熟人或朋友的接触,家庭的社会环境,家庭不正常的精神环境,比如偏见,适当的玩具,尊重动物,相关的亲戚因素,读书……

17.个体心理学最重要的概念:社会兴趣和勇气。

18.阻止青春期的孩子出现问题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培养友谊。

19.性教育的真正问题不仅仅是向孩子解释性的生理知识,还要涉及正确的爱情观和婚姻观的培养问题。这个问题和孩子的社会兴趣是密切相关的。

20.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必然会与家长发生冲突。这是因为教师纠正性的教育工作就是以家长教育的某种失败为前提的。

21.实践和勇气是教育工作的基本要素,就像另一不可动摇的信念也是其基本要素一样,即不管出现什么情况,总能找到挽救儿童的办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典摘录儿童的人格教育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