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级4班万昱辰
钢铁是在冰与火的交织中诞生的,是在千锤百炼中炼成的。一个个年轻人在“十月革命”的感召下,加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战争中,故事的主人公保尔便是他们中的一员。
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保尔由工人成为战士,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迷茫走向坚强,是谁在影响他的成长?书中水兵朱赫来对保尔的影响很大,朱赫来以自己的言行感染了保尔,比如:在风雨交加的黎明时分,他站出来勇敢地抵挡风雨,这正激发了保尔那钢铁般的意志。保尔受到朱赫来的感染,不甘落于人后,以无产阶级特有的好胜之心,独挡一面,后来即使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仍然走上写作之路,以笔为枪,在黑暗中杀出一条血路。
保尔是名副其实的钢铁战士,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愿落下、掉队。令我印象很深的便是他躺在病榻上,用格子板写作的细节。他痛恨那瘫痪的肩膀,痛恨那失明的双目,他那不受控制的双手不止一次滑出板外,在深夜中一次又一次掰断铅笔,但他不愿放弃。他的作品成功出版后,他的心情高兴之极,因为他归队了,又成为了革命队伍中的一员。
我们在成长的历程中,遇到挫折时,一定要像保尔一样,不放弃、不留遗憾。正如文中向你提出的问题:你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我认为,人生应该“尽全力”度过,不管你处在怎样的逆境中,不管大环境如何,你都要立下一个目标。这个目标一旦设下,你就应该全力去完成它,即使你失败了,你也可以说:“至少我努力过”。正如书中所示所写:“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这本书之所以深入人心,尤其是激烈的战斗、生产卫国的场景写的引人入胜,是因为这些都是作者本身的经历,所以才能完美的表达出来,让人感动。保尔的写作便是战斗,笔是他的枪,他正在向一切仍然深藏在黑暗中的恶势力开火,他不愿掉队,保尔就是他,他就是保尔。
为新时代的来临扬帆起航,日子如白驹过隙,我们更应加强学习,夙兴夜寐,不负韶光;为新时代铺垫道路,白衣不忘天下事,春去不能负少年!
读《傅雷家书》有感
级8班马佳琪
“书中自有*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自古以来就是一件文人墨客爱不释手的“神器”,因为它虽是用并不起眼的纸制成的,但却能穿过人的灵*,抚摸人的心灵,让人不自觉地产生共鸣。
在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很有意义的书——《傅雷家书》。书里都是傅雷写给远在国外的儿子傅聪的一封封家信,由次子傅敏整理而成。十二年间,他们通信数百封,从傅聪的学习教育、比赛演出,再到结婚生子,每当傅聪感到迷茫的时候,傅雷的信就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傅聪指明前进的方向,教他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更好地理解艺术。
“赤子之心”是贯穿全书的一种精神,不论是关于学习还是为人处世,傅雷提到最多的便是不要忘记有一颗赤子之心,要明白自己努力奋斗的初心。在书的开始,有这么一句话独占了一整页:“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一开始我并不理解这句话,直到我读完书并查阅了资料,才明白了它所要表达的道理:赤子之心是纯粹的,是真挚的,是无限的热爱,只有赤子之心孤独了,才能在宁静中审视自己,才能创造出一个世界,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就像书中写到的,傅聪十分热爱艺术,而傅雷并没有直接告诉傅聪接下来该如何去做,而是在潜移默化中指引他前进的方向,让傅聪自己在途中找到答案。
这本书令我深有感触的不仅是赤子之心,还有浓浓亲情。一九六六年九月二日,傅雷夫妇在无奈情况下选择了死亡,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们挚爱的孩子。都说父爱无声,可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傅雷对孩子浓烈而深沉的爱。再看我们的父母,他们可能不善于表达,不会像傅雷这般通过家书传达情感,但他们对我们的爱分毫未减,所以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在有限的时间里给父母更多陪伴。
《傅雷家书》如同一枚打开心门的钥匙,让我豁然开朗,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就找到了该走的路。
《骆驼祥子》读后感
级10班颜文铎
读完了《骆驼祥子》,感受颇深,便要写下这感觉,警醒自己。《骆驼祥子》,老舍的著作之一,也是一本跨时代的经典。雅俗共赏的语言白话,惹人深思的创作题材,以及其所反应映的社会现实,市井小民流露出的时代悲剧,无不令人动容,发人感叹。
主角骆驼样子,是一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力车车夫,从乡下来到北平,想要凭借一身气力改变自己的生活现伏状,赚上笔小钱,买一辆属于自己的人力车,娶上位贤妻。怎想,薄弱的力量只能被时代玩弄左右,弃车、丢钱、被骗;迷芒、振奋、坠落,而又无奈,甘于沉溺在这黑暗的社会之中,成为了行尸走肉,浑浑噩噩地度过此生。
祥子的悲剧,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旧社会的悲剧。
二十世初的中国,便是混乱、不堪、无为,阶级的天梯已是鸿沟,富人资本摇着红酒天台下望,穷人百姓嚼着窝窝头跪在地上。“机慧”的人摇着尾巴,“老实”的人还在怀揣着梦想寻着微光。祥子便是后者。满怀梦想,坚持自尊,哈巴着眼睛数着袋子里的钱票,盼着一百大洋实现“妄”愿,却被社会裹挟,双目无光地努力看清脚下的路,想着要光着膀子汗如雨下酣畅淋漓地向前奔跑,却是冷雨瓢泼撑着棺材换来原本的份钱;看着老马爷孙无奈娶了虎妞儿,绳套中小福子压垮了最后一颗稻草。壮硕精神的骆驼真的成了“骆驼”,受着社会的洪流任尔东西南北,跟着前头的骆驼、末路*们行尸走肉般得活着。
同样,“体面、要强的祥子”在纷杂社会中不切实际地守着一亩三分地,看不清时局且看不见黑白相间的棋盘,只是一味片面地向前冲,撞到了石头便挖地三尺,立上坟墓,自愿落进了人性的深渊。这是个体认知的悲剧,也是那时代的悲剧。
如此之书,能将时代的彩墨不染浮云的遮掩再细心勾画,给人以画卷与新的眼光,才称得上“名著”,才无愧于“骆驼祥子”们——旧时代的沉浮者。
责编:乔伟
图文:万昱辰马佳琪颜文铎
编辑:潘正永编审:刘迪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