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松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知识分享终身成长两篇优秀读书心得
TUhjnbcbe - 2021/7/3 0:47:00
《终身成长》失败只是一种状态by饮冰室-何树景

《终身成长》是美国的卡罗尔·德韦克博士总结数十年研究成果的经典作品,卡罗尔·德韦克是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内公认的杰出学者之一。虽然行文絮絮叨叨,逻辑性一般,但瑕不掩瑜,书中反应的思维模式值得我们每个人内省。

人的思维模式可以分成两种,成长型思维模式(growthmindset)和固定型思维模式(fixedmindset)。前者认为成事不在天赋,而在努力;后者特别相信天赋的力量,认为人擅长就是擅长,不擅长学起来也没什么用,事倍而功半。

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小时候喜欢做智力测试,证明自己智商高;在学校学习时,希望被老师和同学的认为是“天生聪明“,当努力用功学习就要偷偷躲起来;当入职新公司时,希望能短时间内有所成就,被认为”有天赋”……很多人都喜欢能表现有天赋“而不需努力,但往往受到打击时又容易一蹶不振,因为固定型思维的人会认为,人的能力是不变的,即使通过努力也不能大幅度地改变,遇到失败,是自己没有能力的表现,带给人沮丧、失望。与其说是没有“天赋”,倒不如说是在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正如书中提到著名篮球教练约翰·伍登说过,在开始责怪他人以前,你都不算是个失败者。

书中作者表示,人的成功不在先天,无关外在,而在于人的思维模式,小时候影响我们的成绩、长大了影响着我们工作、亲密关系和育儿等方方面面,既能阻碍了我们的进步,也能推动我们的发展。阅读中,让我最深刻的是,固定型思维在我们学生时代的影响。或许,很多人都曾经会有过考砸了的经历,尤其是高考这种“一试定终身”的考试。但高考真的是一场考试定我们终身吗?现在已经远离高考十多年,离开学校N年的我可以肯定地说,不是的。一场考试即使失败了,也只是一个状态,并不能说明我们就是一个失败者。我见过大学中,每年中多少因为报考志愿或分数尴尬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甚至学校。但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并未放弃追逐心中的理想,凭着一股韧劲,大一成绩优异获得调专业的机会,顺利调到自己心仪的专业中;又有多少人,凭着执拗,修双专业并顺利拿下双学士学位,乃至找到心仪的工作。所以高考即使失利了,并不是一个结局,那只是过去了的状态,并不能判定我们的无能。同理地,我也时常提醒自己,或许我当下也有遇到某些不如意,或家庭或工作或人际,但这些都不能足以说明我的失败。

成长型思维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提到的“主动积极”理念是如出一辙的,养成积极解决问题的习惯,掌握人生的主动权。某时某刻的状态并不足以说明一切。改变虽然很难,但面对改变后的成长,没有人会觉得艰难不值得。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无关年纪,奋斗吧!中年人。

《终身成长》活到老,学到老by饮冰室——梁燕萍

首先,很感谢这次读书会让我有机会接触这本书。了解了此书提到的人成长过程中的两种思维模式:成长型和固定型。也让我更加地看清自己和认识自己。

书中认为固定型思维模式相信人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成长型思维模式相信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的。随着章节的深入,我发现固定型思维模式让人更关心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因此拥有这种思维会让人急于一遍遍证明自己的能力;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让人更关心能否提高自己,即使人们在先天的才能和资质、兴趣或性情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和个人经历来改变和成长。

看完此书,我感觉进入一种思维模式,就如同进入一个新世界。而且对比书中的例子,我意识到自己对不同的事件会用不同的思维模式。其实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同时拥有这两种思维模式的。后来想想,其实无论什么型,我在做比较,在计算我属于哪个型做定义的时候,我已经意识到这是在追求一种结果了,是在做掩盖自己部分的固定型思维的自我欺骗。就好比书中提到的,固定型思维的人更加专注的是结果。要么失败离开,要么成功沾沾自喜,故步自封。而成长型的人则专注过程,能学到更多东西,让自己更加强大的过程。

最近经常看到一句话:在无人的角落悄悄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就好比以前上学的时候,班里总有个学习成绩很好却不怎么努力学习的同学。然后会让其他同学包括我很受挫,因为那个同学让我的努力看起来是那么笨拙。明明付出更多的努力却还如他,这会让自己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学习的料。现在我知道,那个同学一定是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悄悄地比我们更加倍努力了。没有什么天注定,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有的是终身学习,一直成长。

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知道了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不仅仅在于男人,女人,高矮胖瘦,还有更重要区别,那就是思维模式的不同,很幸运能了解到“成长型思维模式”一些常识,以前认为“人是可以改变的”是一种文学性的说法,是我们的美好愿望,但通过这本书的阅读,让我知道了,它不是愿望,是科学。人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刻意练习实现改变,甚至可以改变智商,天赋,等我们一度认为不可改变的特质,我们要学会用发展和成长的眼光看世界,大至这个世界和国家,小至企业和个人,都是在不停的发展和成长。

我们经常说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眼前所有的“不能”,“做不到”,“不会”都是暂时的,要学会跟自己说“通过努力,我也可以”。改变也许很难,但绝不是不值得,成长型思维模式并不一定能解决生活中所有难题,但至少让自己成为一个更积极,更有勇气,更加开明的人。

活到老,学到老,终身成长,至死不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知识分享终身成长两篇优秀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