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我在课程之余读完了《我们仨》这本书,感受到了杨绛一家三口那种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他们在一起,时而相聚,时而分别,互相扶持,看似平淡无奇却无时无刻不是真挚亲情的流露。
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为《我们俩老了》,第二部为《我们仨失散了》,第三部为《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这三个部分看似可以单独拿出来看,实则不可分割,它们紧密相连,相辅相成,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独特的意义,放在一起就组成了这本精彩的散文集。在我通读几遍之后,终于体会到了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杨绛一家平淡的家庭生活的幸福以及杨绛女士对逝去的二人的思念。
我们仨
书的第一部分是《我们俩老了》,讲的是杨绛做的一个梦,她和钟书一起散步,走了好久好久,忽然却不见了钟书的身影,她无论怎么努力寻找,结果都是徒劳的。惶急中惊醒,原来是一场梦。钟书安慰她,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这类梦她也做过多次,钟书总是一晃眼就不见了。是啊,步入老年时期,谁不怕忽然失去对方呢?这部分篇幅虽短,但却将老年的杨绛害怕失去钟书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为以后的一个“长达万里的梦”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第二部分是《我们仨走散了》,它又分为《走上古驿道》、《古驿道上相聚》和《古驿道上相失》这三个小部分。“这是一个长达万里的梦,梦境历历如真,醒来还如在梦中。但毕竟是梦,彻头彻尾完全是梦。”书中以此开篇,就令我有了好多疑问,带着我的好奇心,我开始了阅读。书中写到钱钟书接到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电话,然后被司机接走,之后便是杳无音信的几天,这令杨绛和钱瑗很是担心。最后终于等来了消息,杨绛和钱瑗踏上了寻找钟书的道路。她们被安排住在了古驿道上的客栈,在一条游船上找到了钟书。这条古驿道还有奇怪的规矩——不能发问,这就更加增加了光怪陆离的色彩。看到这里,我就不免又有好多的疑问之处:是有什么事情非去不可呢?为什么又不能发问呢?客栈为什么要一天换一个呢?这些疑问在我读完全书好几遍以后终于得到了解答,随后再与大家说。
在船上,他们三个有了短暂的重逢,随后杨绛便回客栈了,因为瑗瑗还有课要上,便回学校去了。之后的日子,钟书的船不断向前开,杨绛每天换一个客栈,白天去陪着钟书,而瑗瑗则是有空了就来。船不停向前,钟书越来越虚弱,瑗瑗也因为腰椎上的病住院了,他们相聚的日子为数不多了。杨绛说自己能梦到瑗瑗病房里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并把这些讲给钟书听。有一天,她抱着满腔满腹的痛做了一个痛梦,她真的梦到瑗瑗去了,睡着去的。她仍把这些讲给船上的钟书听。钟书也一天天瘦弱下去,杨绛恍然明白,她曾做过的梦,是钟书一声不响地走了,也就是第一部分的那个梦,现在他故意慢慢儿走,她也能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小梦拉成了万里长梦,但是越走越远,也越会怕再也见不到。直到有一天,钟书的船不见了,杨绛变成了一个人,从此,三里河的家,已经不复是家,只是她的客栈罢了。
在我反复阅读好几遍之后,终于读懂了这部分的内容。杨绛女士以梦的形式来讲述钟书和瑗瑗的离去,表面为梦,实则是现实,但是梦却能反映现实,那段时光是作者不愿意去回忆的,将二者的逝去委婉呈现,让自己不太悲痛,更加表达了她失去亲人万分悲痛的心情,同时让读者也能接受。这一虚实结合的手法真的用的很好。她运用象征的手法,钟书的船在古驿道上不断向尽头开去象征他的生命也正在逐渐消逝,驿道的尽头即是另一个世界。杨绛在客栈和船之间奔波,象征现实中她在钟书病房和家里之间来回奔波。
同时里边有很多细节,驿道两边飘扬着的嫩柳逐渐*落,变成了光秃秃的寒柳。柳树本就是古代诗歌中常常用来表达离别的一种意象,杨绛笔下的嫩柳变秃柳,我觉得正是暗示着钟书正不断离去,永别的日子即将到来。两岸的落叶枯树,荒草丛生,岸边烟雨迷蒙,这些都是作者虚构的,但却能借此表达内心的无比伤感和无尽忧伤,也引起了我的共鸣。
第三部分是《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是杨绛回忆中的家庭生活,讲了她和钟书结婚之后,先后到英法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瑗瑗,以及后来回国相聚又分离直到晚年的日子。他们三个互相扶持,相互陪伴,度过了一段不长也不短的温馨时光。瑗瑗是像钟书的,她知书达理,擅长格物致知,同时也乖巧听话,能忍耐,她始终是父母的骄傲。钟书对待妻子和女儿是细腻和体贴的,他虽不喜走动,但也会和妻子一同去外边的世界“探险”,他对外面的事肯委屈,能忍耐,所以他在学术上也颇有成果。杨绛则是钟书的贤内助,她中断自己清华的学业,陪伴丈夫远赴海外留学,奔波劳累但毫无怨言,她在学习之余也揽下了家中内务,即使在很艰难的日子里,她也和丈夫一起研究做饭料理,一起外出“探险”,仍然可以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在住院备产期间,钟书在家做了错事,她的一句“不要紧”,就能够让丈夫很心安,这是多么真挚的感情呀!
在这个家中,钟书更像是需要照顾的“孩子”,而瑗瑗则更像是“妈妈”,管着钱钟书和杨绛夫妇二人。三人生活有聚有散,有喜有忧。在相聚的时候,他们会互相珍惜彼此,陪伴彼此,钟书和瑗瑗就像是“好哥们儿”,嬉戏打闹,而杨绛也乐在其中。在分别的时候,钟书会频频给杨绛送来家书,传递思念,三人也会想尽办法尽快相见。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也会互相扶持,各自发挥自己所长去解决问题。我觉得,只要他们在一起,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可是“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所有人都有离去的一天。尽管他们最终还是会失散,但是他们一起度过的平凡又温馨的时光,他们都不会忘记的,他们永远,是一家人。
读完了这本书,我感受到的是他们一家三口温馨祥和的家庭氛围,也深切体会到只剩杨绛一人时,她内心无尽的思念和忧伤。同时,我也会想起了自己的家庭,我的爸爸妈妈,原来我都没有发现,我的家庭也是一个温暖又安静的港湾,以后我要好好珍惜当下,珍惜身边默默付出的人,去好好爱他们!
我们仨
文字来源:18级1班李璨
图片来源:网络
图文编辑:郭子涵
校审:杨世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