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松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王维读书心得
TUhjnbcbe - 2021/7/6 22:56:00
年05月30日(今日事)晴30℃沙岗中学随笔五月,即将过去,看了一本书。《贞观*要》的白话本,这是吴兢的作品。作者一生经历了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五期,印“励志勤学,博通经史”而受到人们的钦佩,从武则天长安年间起任史职。他的史学风格一是叙事简核,一是秉笔直书,被人称为“良史”。

《贞观*要》共有十卷,四十篇,精心勾画出了贞观年间君臣决策运筹、治国安邦的*治全景图,以历史经验、历史智慧再现了“贞观之治”的面貌和唐太宗君臣论*的风采,是唐太宗建立空前强大的帝国的历史记录,全方位展示了贞观之治的成功实践。书中所阐述的治国安民的诸多观点和施*措施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活管理过程中仍颇具借鉴价值。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其能开至公之道,申天下之用,内尽心膂,外竭股肱,和若盐梅,固同金石者,非惟高位厚秩,在于礼之而已。"出自《贞观*要·君臣鉴戒》。那些能倡导最公正的道义,表明天下人才均可任用,内部竭尽心胸脊骨的力量,外部竭尽四肢的能力,协调得像汤里的盐与梅,团结得像金石一样坚固的朝代,不是靠赐给臣子的高官厚禄,而在于以礼相待罢了。

"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出自《贞观*要·任贤》。我虚心的征求别人的意见,以此来排除假象,自我反省,即便有的进言,我并没有采纳,我也会为此承担责任。

"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出自《贞观*要·求谏》。希望能够得到正直的人才,给与我匡正的谏言,使我能够耳聪目明,通晓外面的情况,使得人民没有怨恨。

书中感受最深的是“为君之道”,必须现存百姓;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唐太宗作为一代明君,深谙此道,体恤百姓,善于纳谏,居安思危,所作所为都显示出圣明君主的风范。

作为管理者,亲力亲为,提高修养,推己及人,广开言路,谨慎守业,注重业务,专业发展。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更不易。

以身作则,勇于担当,需要亲力亲为,率先垂范,则也需要沉下一颗坚定的心。

书中还写了一些有关任用人才的问题,列举了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的事迹,对唐太宗的知人善用进行了歌颂,并指出了德才兼备的人才在巩固*权、安定民生和推动国民生产方面的重大作用。对于贞观年间的历史,尤其是在唐太宗言行方面的记述较为翔实,让我们有了一个充分了解“贞观之年”的途径。

作为领导干部,管好手下的干部,督促大家履职尽责,全力干事创业,是一项基本的能力,也是必备的要求。然而,管好干部绝非易事,也是一种艺术,有的领导带领的干部,效率高、水平高、能力强,但有的领导却团结不起干部,工作久推不动,有劲不往一处使。

现实工作中,不难看到这样一种场景:有的领导干部习惯动口不动手,只知道签文件,把工作全部安排给下属干,自己则当起了“甩手掌柜”,有事无事一阵批评,搞得整个单位乌烟瘴气,工作积极性倍受打击。既然是领导,能力自然更胜一筹,经验也更为丰富,就应该加强对干部的带领指导,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如果领导甩手不干,干部干得不顺心、不顺利,工作效果自然不会怎么样。

江陵C罗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维读书心得